【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从8V变为6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A,则该定值电阻所消耗功率的变化量为( )
A. 0.4W B. 2.8W C. 1.6W D. 1.2W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即没有发生形变(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g取10N/kg)
⑴求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⑵求木块A的密度;
⑶先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对木块的作用力为F1,再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完全离开水面时,再关闭阀门B,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求F1与F2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开关S1由断开到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也变大
B. 电流表A1示数变小,电流表A示数也变小
C. 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大
D. 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电器设备的数量急剧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触电事故,因此,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1)人们往往认为:造成触电危害的原因是接触了高压电,实际上触电危害的真正原因是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人体的电阻并非固定不变的,最不利时人体的电阻只有不到1000Ω,所以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________ , ________ 高压带电体.
(2)人体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指(_______)
A.人体带了电
B.人体中有电流流过
C.人体上有电压
D.人体中流过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
(3)利用学过的知识简单解释为什么电压越高,触电危害就越大________?
(4)如图是两幅用电安全的宣传画,请你认真观察后给配上合适的宣传词:
如图1:________ ;
如图2: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甲、乙吸引大头针的个数 (选填“增加”或“减少”),说明电流越 ,电磁铁磁性越强;
(2)根据图示可知, (选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 ,电磁铁磁性越强;
(3)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分散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_____cm;tBC=_____s;vBC=_____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 偏_____(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连接电路时,如发现有连接错误,不少同学习惯于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思考一下,拆除或改接某些导线就能解决问题.现在考考你,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
(1)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 现象(选填“断路”或“短路”).除了两只灯都不亮以外,还会造成 的不良后果.
(2)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正确电路.请在要拆除的那根线上打上“×”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的作用下,以下列四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A. f 丙>f 甲=f 丁>f 乙 B. f 乙>f 丙>f 丁>f 甲
C. f 乙>f 丁>f 甲>f 丙 D. f 乙>f 甲= f 丁>f 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