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1)如图所示,MP, NP是两块成60°的平面镜,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P30°入射,请画出入射光线AO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光线AOO点的反射角的度数.

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1]根据题意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PN垂直,反射角为∠2,在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

如图;

(2)[2]连接PO,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然后根据平面镜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如图所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当电源开关接通后,会发现小磁针的北极向_______左或”)偏转,这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_______;同时发现可移动的A、B两螺线管相互_______靠近远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A. 像是实像

B. 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 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电阻值保持10 Ω不变

B. 乙的电阻值保持20 Ω不变

C. 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 V时,电路总功率为0.6 W

D. 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 A时,电路总功率为0.6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蜡烛在墙上呈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C.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

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D.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制作电动机模型时,把一段粗漆包线烧成约3cm×2cm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3cm。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纸板上。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线圈下放一块强磁铁,如图所示。给线圈通电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就会不停的转下去。

1在漆包线两端用小刀刮去引线的漆皮,刮线的要求是________(填选项“A”“B”)。

A.两端全刮掉 B.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

2线圈在转动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小华组装好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发现线圈不能转动,写出一条可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I-U图像.下列对此作出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 通过R1的电流与它两端所加电压成正比

B. 通过R2的电流与它两端所加电压不成正比

C. 将它们串联接入到同一电路中时,通过R1的电流较小

D. 将它们并联连接到端电压为1.5V的电路中时,通过干路的电流大约是0.4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