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小华为小明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将一块透明的茶色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就被分割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区域,然后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前后两部分.接着小华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竖直浸没着一支蜡烛A,最后在乙区域挡板后面的特定位置放置了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华将乙区域已准备号的蜡烛B点燃,并悄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让小明在乙区域的P点观察蜡烛A.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

(1)为保证实验成功,小华所选取的A、B两根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

(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在蜡烛A的位置确定后,为了不借助刻度尺而较准确地确定蜡烛B的位置,小华应该在点燃蜡烛B以后,在________(选填“甲区”或“乙区”)观察,同时不断调节蜡烛B的位置,使________与蜡烛A完全重合为止;

(4)根据所学光学知识分析,“小华悄悄地将挡板拉开”这一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____

【答案】大小完全相同不能乙区蜡烛B的像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到玻璃板上,使其反射光线射入小明的眼中(或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射到玻璃板上后形成的反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入小明的眼中)

【解析】

(1)两只蜡烛长短或粗细不同时,会出现不能完全重合的现象,所以必须保证两只蜡烛完全相同,这样后面的蜡烛才能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因此这样做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根据玻璃板的透光性,取两个等大的蜡烛AB,A蜡烛摆在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B,在乙区观察蜡烛B形成的像,并调节B的位置,使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即可确定蜡烛B的位置.

(4)小华悄悄地将挡板拉开,让蜡烛B发出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到玻璃板上,使其反射光线进入小明的眼睛(或蜡烛B发出的光线射到玻璃板的反射光线通过缝隙MN射入小明的眼中)使小明看到了与蜡烛A重合的B的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林和小涵同学在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冰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

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是________,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________

细心的小涵发现:在用稳定热源加热的情况下,冰熔化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她猜想这可能是熔化前后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于是取适量的碎冰和水继续实验,请你写出她的探究思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电学实验探究中,小明将“2.5V 0.5W”“2.5V 0.75W”的两盏灯串联接在电压为2.5V的电路中,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小明观察到两盏灯都比正常发光时暗,这是因为每盏灯的

A. 额定电压都减小了 B. 额定功率都减小了

C. 额定电压都小于它的实际电压 D. 实际功率都小于它的额定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石激起千层浪”,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宇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设计时,小宇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选取什么作为声源?

小宇有一个袖珍收音机、一个音叉、一套大功率组合音响,你认为小宇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声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直观地表现声的能量?

小宇想到了两种直观表现声能的方案:第一种,如图甲所示,在声源前放一个轻小的纸条,通过观察纸条是否运动来作出判断与分析。第二种,如图乙所示,在声源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观察烛焰是否运动来作出分析与判断。你认为第________种方案较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瑞瑞同学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进行了如下操作.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电源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断开开关,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釆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先_____

(2)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3)方法改进后,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右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a.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

b.在串联电路中,电路总电压_____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

UAB/V

UBC/V

UAC/V

1.4

1.4

2.8

(4)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①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 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ON靠近,则OB____ _ON(靠近远离)

实验结果表明:反射角 入射角。

如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__ ___(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天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左图中反射角是________度;

(2)左图中当入射角变大,反射光束__________(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3)如右图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发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正比例函数图像中,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描叙正确的是

A.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

B.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关系

C.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质量的关系

D. 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弹簧测力计挂着一重为4N的物体A,物体A浸没并静止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A所受的浮力是_____N,物体A的密度是_____kg/m3.(g10N/kgρ=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