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废水废气对自然环境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1)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Fe2+、Mn2+等金属离子,可用过硫酸铵[(NH4)2S2O8]氧化除去。
①过硫酸铵与Mn2+反应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与Fe2+、Mn2+氧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Fe2+与Mn2+被氧化后形成胶体絮状粒子,常加入活性炭处理,加入活性炭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
③H2O2也有较强氧化性,在实际生产中不用H2O2氧化Mn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NO、NO2,其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A包含物质的化学式为N2和________________。
图2 图3
(3)工业上废气中SO2可用Na2CO3溶液吸收,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3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中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C点高于B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S2O82- + 2H2O + Mn 2+=4H+ + 2SO42- + MnO2↓ 80℃(80℃~90℃区间均可) 吸附胶体粒子形成沉淀 锰的化合物可催化H2O2的分解,使消耗的H2O2增多 H2O 2Na2CO3 + SO2 + H2O=2NaHCO3 + Na2SO3 根据钠元素守恒, NaHSO3的物质的量是Na2CO3的2倍,所以NaHSO3的质量大,质量分数就大
【解析】(1)①过硫酸铵与Mn2+反应生成MnO2,而本身被还原为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82- + 2H2O + Mn 2+=4H+ + 2SO42- + MnO2↓;②根据图1可知:80℃时Fe2+、Mn2+氧化程度接近1.0,故实验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80℃;Fe2+与Mn2+被氧化后形成胶体絮状粒子,常加入活性炭处理,加入活性炭的目的为吸附胶体粒子形成沉淀;③H2O2也有较强氧化性,在实际生产中不用H2O2氧化Mn2+的原因是锰的化合物可催化H2O2的分解,使消耗的H2O2增多;(2)根据图示反应可产生A的反应为:[(NH4)(HNO2)]+=N2+A+H+,结合反应可推导出A为H2O;反应为[(NH4)(HNO2)]+=N2+ 2H2O +H+;(3)①吸收初期(图中A点以前)工业上废气中SO2可用Na2CO3溶液吸收,由图中信息可知,NaHCO3 和Na2SO3的量明显增加,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 + SO2 + H2O=2NaHCO3 + Na2SO3;②C点高于B点的原因是根据钠元素守恒, NaHSO3的物质的量是Na2CO3的2倍,所以NaHSO3的质量大,质量分数就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
B. X为电流计,c为稀盐酸,该装置为原电池
C. X为直流电源,c为稀硫酸,该装置为电解池
D. X为电流计,c为稀硫酸,a可能为铜电极,b可能为锌电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5L 0.4mol·L-1 NaCl溶液B.4L 0.5mol·L-1 MgCl2溶液
C.1L 0.3mol·L-1 AlCl3溶液D.10L 0.5mol·L-1 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 若图甲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 用图乙所示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 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两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同时符合上述两个图像的是
A. 2HI(g)H2(g)+I2(g) △H>0
B. 2SO2(g)+O2(g)2SO3(g) △H<0
C. 4NH3(g)+5O2(g)4NO(g)+6H2O(g) △H<0
D. N2O4(g)2NO2(g) △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苯与液溴在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溴苯。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并证明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已知溴可溶于溴苯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实验时可观察到A中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液沸腾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并充满A容器,说明苯与溴的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
(5)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苯和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另一种证明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衣服面料成分:棉72%、聚酯纤维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 聚酯纤维属于天然纤维
C. 洗涤该衣服不适合用加酶洗涤剂
D. 该衣服的两种成分均属于合成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