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CH3—O—CH3)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 B.利用元素分析仪
C.利用红外光谱法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天津市五区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A.NaCl溶液 B.Na2CO3溶液 C.AlCl3溶液 D.K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烷和乙烯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D.酯类和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熔点:戊烷>2,2一二甲基戊烷>2,3一二甲基丁烷>丙烷
B.密度:CCl4>H2O>苯
C.同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丙炔>乙烷>乙烯>乙炔>甲烷
D.同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己烷>环己烷>苯>苯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脂肪 B.棉花 C.蔗糖 D.聚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1—丁烯 B.3,3,4-三甲基戊烷
C.2-甲基-3-乙基戊烷 D.2-氯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专题9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由下图表示:
(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为了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
(3)步骤a的操作是( )
A.蒸发 B.萃取 C.蒸馏 D.分液
(4)发酵产生的CO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玉米等淀粉原料生产乙醇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C6H10O5)n+nH2OnC6H12O6
C6H12O62C2H5OH+2CO2↑
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算出100kg淀粉理论上可生产无水乙醇__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专题8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配制并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取冰醋酸配制250 mL 0.2 mol·L-1的醋酸溶液,用0.2 mol·L-1的醋酸溶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所配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 mL 0.2 mol·L-1醋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和________。
(2)为标定某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0 mol·L-1的NaOH溶液对20.00 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 20.05 | 20.00 | 18.80 | 19.95 |
则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实验二 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1) | 0.0010 | 0.0100 | 0.0200 | 0.1000 | 0.2000 |
pH | 3.88 | 3.38 | 3.23 | 2.88 | 2.73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三 探究温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完成该探究,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高考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专题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C(s)+H2O(g) CO(g)+H2(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正反应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B.v(H2O生成)=v(CO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