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100 mL混合气体,可能由NH3、HCl、CO2和NO组成,把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气体体积减少30 mL,再经过Na2O2,气体又减少30 mL,最后经过水,剩余气体为20 mL(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且不考虑水蒸气体积)。问:

(1)该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各占多少毫升?

(2)最后剩余20 mL是什么气体?简要说明理由。

(1)混合气体由NH3、CO2、NO组成,其中V(NH3)=30 mL,

V(CO2)=30 mL,V(NO)=40 mL。

(2)最后剩余的20 mL气体为NO。


解析:

混合气体通过浓H2SO4,体积减少30 mL,即V(NH3)=30 mL,由NH3的存在知不可能有HCl气体,则剩余气体为CO2和NO体积为100 mL-30 mL=70 mL

设CO2体积为x,则NO为(70 mL-x),

由反应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可知生成的O2体积为

①若氧气过量

2NO    +  O2  ====  2NO2

2          1           2

70 mL-x      70 mL-x

所以有-+70 mL=40 mL

解之,不合理。

②若NO过量,依题意有

2NO+O2====2NO2

2    1      2

x         x

(70 mL-x)-x+x=40 mL

所以x=30 mL

即V(CO2)=30 mL

V(NO)=70 mL-30 mL=40 mL

由上可知NO过量了10 mL,生成了30 mL NO2,经过水后,最后剩余的20 mL气体为NO,因为由

3NO2+H2O====2HNO3+NO

30                    10

生成了10 mL NO,加上过量的10 mL,共20 mL NO。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宿迁模拟)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图1:

在800℃、铂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氨与氧气反应的主要产物是NO 和H2O.在实际生产中氨的氧化率与混合气中氧氨比(氧气与氨气物质的量比,以γ{n(O2)/n(NH3)}表示)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各题:
(1)若氨氧化率达到100%,理论上γ{n(O2)/n (NH3)}为1.25,而实际生产要将γ值维持在1.7~2.2之间,其原因是
一方面提高氧气量,增大氨的氧化率;另方面γ值在该范围,氨的氧化率已高达95~99%,再提高,氨的氧化率上升空间已有限,反而会增加能耗,提高生产成本
一方面提高氧气量,增大氨的氧化率;另方面γ值在该范围,氨的氧化率已高达95~99%,再提高,氨的氧化率上升空间已有限,反而会增加能耗,提高生产成本

(2)若使氨的氧化率达到95%,应控制氨在氨、空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10.5%
10.5%

(设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为20%).将γ=1.75的氨、空气混合气体通入800℃、盛有铂催化剂的氧化炉,充分反应后导入到吸收塔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N2、NO2、H2O
N2、NO2、H2O

(3)现以a mol NH3和足量空气为原料(不考虑N2的反应)最大程度制取NH4NO3,经过一系列转化反应后,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b g水,得到密度为ρ g?mL-1的溶液,计算该溶液中NH4NO3物质的量浓度可能的最大值
500aρ
49a+b
mol?L-1
500aρ
49a+b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___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b.四氯化碳  c.无水酒精  d.硫氰化钾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方案2

 

 

(4)应用与拓展: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Ⅱ.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证明某水煤气中CO2、CO、H2、H2O(气)共同存在”。经讨论从以下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中设计组合成一套装置(假设其他杂质气体对本实验无干扰)

(1)该小组证明CO2存在应选用____________装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H2O(气)的存在应选用_____________装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些仪器可重复使用,某些仪器可不使用,B中反应完全进行,连接的玻璃导管、胶管忽略。按气流从左到右,用上述字母把各装置连接组合起来,正确的连接次序是:混合气体—(    )—(    )—( B)—(    )—(    )—(    )。

(3)此实验的操作步骤中还有一欠缺之处,应如何改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A)小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B)小题为“实验化学”模块的内容。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全做,按A题评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s区的元素是___________ (填编号)。

(2)表中元素①的2个原子与元素③的2个原子形成的分子中元素③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③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

(3)元素⑧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该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4)在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的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试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1 183 K以下,元素⑨形成如图甲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1 183 K以上,转变为图乙所示基本结构单元的晶体。

在1 183 K以下的晶体中,与元素⑨的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___________;在1 183 K以上的晶体中,与元素⑨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原子数为___________。

(B)“实验化学”课程模块

已知亚甲基蓝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其转化关系式为:

氧化型(蓝色)+ne-还原型(无色)。

奇妙的“蓝瓶子”实验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其装置如图甲。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图甲装置进行下述实验:

①在250 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 g NaOH、100 mL H2O和2 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关闭活塞a、b,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打开活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关闭活塞、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

⑤以上步骤③④可重复多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塞紧图甲中锥形瓶塞,并打开导管活塞a、b,从___________(填“左”或“右”)导管口通入足量氦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由无色变为蓝色。

(2)如图乙所示: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溶液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_试管。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无限次重复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亚甲基蓝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其转化关系式为:氧化型(蓝色)+ne-还原型(无色),奇妙的“蓝瓶子”实验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其装置如图1。

   

图1         图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下述实验:

①在250 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 g NaOH、100 mL H2O和2 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关闭活塞a、b,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打开活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关闭活塞、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

⑤以上步骤③④可重复多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塞紧图1中锥形瓶塞,并打开导管活塞a、b,从____________导管口(填“左”或“右”)通入足量氦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由无色变为蓝色。

(2)如图2所示: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溶液显蓝色的是_________试管。

(3)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是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中③④操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无限次重复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盟校十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122

无色片状晶体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8

0.7318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 B50 mL? ?? ? C100 mL? ?? ? D250 mL

2)步骤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3)步骤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4)步骤加入Na2CO3的作用是?????????????????????? ;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5)关于步骤中的萃取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