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左室充入一定里NO,右室充入一定量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 )

A.反应前后左室的压强相同

B.开始时左右两室中的分子数相同

C.反应后容器内的密度与反应前的相同

D.反应后容器内无O2存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一氧化氮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反应后压强减小,故A错误;B、开始时左右两室中气体体积相同,气体密度相同,所以气体质量相同,但一氧化氮和氧气摩尔质量不同,气体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不同,故B错误;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也不变,所以总密度不变,故C正确;D、如果要恰好完全反应,NOO2的初始物质的量应为2:1,但是从上面可以明显看出初始投料=2:1,即完全反应后O2会有剩余,一氧化氮全部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失电子,被还原

B.合金与各组分金属相比一般具有更低的熔点

C.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D.Fe2O3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属于碱性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 ①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为无色、无气味的同体,具有防腐和抗氧化作用。②AgNO2是一种微溶于水、易溶于酸的浅黄色固体。

I.问题探究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误食亚硝酸盐(NaNO2)会致使机体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原因是___________若发生中毒时,你认为下列物质有助于解毒的是____(填字母)。

A.牛奶 B.Mg(OH)2 C.维生素C D.小苏打

(2)由于亚硝酸钠和食盐性状相似,曾多次发生过将NaNO2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要区别NaNO2NaCl两种固体,你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II.实验测定

为了测定某样品中NaNO2的含量,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样品ag,加水溶解,配制成100mL溶液。

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0200mol/LKMnO4标准溶液(酸性)进行滴定滴定结束后消耗KMnO4溶液VmL。

(1)上述实验所需玻璃仪器除玻璃棒、胶头滴管之外还有________

(2)在进行滴定操作时,KMnO4溶液盛装在______(酸式碱式”)滴定管中。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________时达到滴定终点。

(3)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测得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若滴定管未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则测定结果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若滴定过程中刚出现颜色变化就停止滴定,则测定结果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硼镁泥是硼镁矿生产硼砂晶体(Na2B4O7·10H2O)时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MgO,还含有Na2B4O7、CaO、Fe2O3、FeO、MnO、SiO2等杂质。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2B4O7·10H2O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_;Na2B4O7可制备强还原剂NaBH4,写出NaBH4的电子式:_______

(2)滤渣A中除含有H3BO3外。还含有_______;加入硫酸时Na2B4O7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但加热时能溶于浓盐酸的黑色固体,写出生成黑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加入MgO的目的是_______

(4)碱性条件下,阴极上电解NaBO2溶液也可制得硼氢化钠,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有效氢含量”(即:每克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相当于多少克H2的还原能力)可用来衡量含氢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则NaBH4的有效氢含量为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利用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橙黄色晶体Co(NH3)6Cl3,实验流程和装置图如下:

已知:①不同温度下,Co(NH3)6Cl3在水中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②Co(NH3)6Cl3 在溶液中主要以Co(NH3)63+和Cl- 形式存在,加入少量浓盐酸有利于结晶析出。

③Ksp[Co(OH)2]=1.09×10-15,Ksp[Co(OH)3]=1.6×10-44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NH4Cl除作反应物外,还可防止在滴加氨水时生成粉红色Co(OH)2沉淀,其原理是_______

(2)氧化过程在图所示装置中进行,生成Co(NH3)6Cl3

①氧化时须先加入氨水,再加入H2O的目的是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反应时需要控制温度在50~60℃之间,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

(3)冰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 ;滤渣中所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

(4)请完成由过滤后所得滤渣获取Co(NH3)6Cl3的实验方案:将滤渣加入沸水中,充分搅拌,趁热过滤,_______,再用少许乙醇洗涤,低温干燥。

(5)上述实验过程中若不使用活性炭作催化剂,则会得到紫红色晶体Co(NH3)5Cl3(M=250.5g·mol-1)。取2.505g紫红色晶体,溶于水后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870g,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  ②铝  CaO固体  CO2  H2SO4  Ba(OH)2 ⑦熔融的KNO3  ⑧氨水  ⑨稀硝酸  Al2(SO4)3

(1)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属于电解质的共有____________种。

(4)将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配平 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明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Al + ___HNO3 = ___Al(NO3)3 + ___NO↑ +__ ______当有8.1g Al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HNO3的作用是酸和氧化剂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Mg2+、Ba2+、Cl-、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取10mL无色溶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实验2:另取10mL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3:将实验1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检验存在的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3中,图像中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像计算原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铝在造纸、水净化、土壤改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还是泡沫灭火器中的试剂。某化工厂利用含铝废料(成分为A12O3,SiO2及少量FeO·xFe2O3)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又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6

6.3

2.3

完全沉淀时

4.9

8.3

3.2

(1)料渣I的成分是__操作X的内容是__、洗涤、干燥等。

(2)试剂B最好是__,a的范围是__由表中数据求出Ksp[Fe(OH)3]<_____(设沉淀完全时金属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

(3)试剂A是一种液态绿色氧化剂料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泡沫灭火器容器构造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玻璃容器、外层是钢筒。则硫酸铝溶液应盛放在______容器中,泡沫灭火器中另一种试剂是小苏打溶液而不是苏打溶液的原因是____.

(5)请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案用于确定所制得的晶体组成是否与理论上的组成[Al2(SO4)3·18H2O]相同(写出主要操作过程即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但水也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