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A~I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A、B、C、G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气体A的密度是气体B的密度的35.5倍;C的合金广泛用于生活中,C元素在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主族族数.单质G广泛用于建筑材料,G的一种离子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该离子肩负输氧的重任.它们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E的电子式为:
 

(2)C+D→F+G的化学方程式为:
 

(3)C溶于烧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4)I可以作为净水剂,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分析:A、B、C、G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气体A的密度是气体B的密度的35.5倍,且二者能反应生成E,A是Cl2,B是H2,E是HCl;
C的合金广泛用于生活中,C元素在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主族族数,且C和G都是单质,单质G广泛用于建筑材料,G的一种离子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该离子肩负输氧的重任,且能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则该反应为铝热反应,C是Al元素,G是Fe,F是Al2O3,D为铁的含氧化合物,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则H是FeCl2,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I是FeCl3,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A、B、C、G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气体A的密度是气体B的密度的35.5倍,且二者能反应生成E,A是Cl2,B是H2,E是HCl;
C的合金广泛用于生活中,C元素在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主族族数,且C和G都是单质,单质G广泛用于建筑材料,G的一种离子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该离子肩负输氧的重任,且能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则该反应为铝热反应,C是Al元素,G是Fe,F是Al2O3,D为铁的含氧化合物,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则H是FeCl2,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I是FeCl3
(1)G是铁,铁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E是HCl,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精英家教网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 第Ⅷ族;精英家教网;    
(2)D为铁的含氧化合物,可能是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铁的含氧化合物与铝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D→F+G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高温 
.
 
Al2O3+2Fe或者3Fe3O4+8Al
 高温 
.
 
9Fe+4Al2O3
故答案为:2Al+Fe2O3
 高温 
.
 
Al2O3+2Fe或者3Fe3O4+8Al
 高温 
.
 
9Fe+4Al2O3
(3)C是铝,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溶于烧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4)I是氯化铁,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故答案为:Fe3++3H2O?Fe(OH)3(胶体)+3H+
点评:本题以铁、铝为载体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潮州市2008年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Ⅰ、《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

Ⅱ、《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

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1)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②在“褐变”后的苹果滴上23滴A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A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应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实验,①②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

(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北省滦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推断题

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C、D、G、H、I常温下均为气体,且G为单质,C常参加光合作用,其中H和I为大气污染物,E为常见的无色液体。F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反应。固体A是一种化肥,产物C、D、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A的化学式         ,B的电子式为           ,B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少量J溶液加入F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氯气遇到D会产生大量白烟,常用D的浓溶液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将G和I的混合气体60 mL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后余下气体10 mL(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混合气体中G和I的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河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C、D、G、H、I常温下均为气体,且G为单质,C常参加光合作用,其中H和I为大气污染物,E为常见的无色液体。F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反应。固体A是一种化肥,产物C、D、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A的化学式         ,B的电子式为           ,B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少量J溶液加入F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氯气遇到D会产生大量白烟,常用D的浓溶液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将G和I的混合气体60 mL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后余下气体10 mL(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混合气体中G和I的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I、《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
II、《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1)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
②在“褐变”后的苹果滴上2~3滴A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A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应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实验,①②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
(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削过皮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由白色变为褐色,食品科学上称为“褐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不同文献解释不同。

I、《化学教学》:苹果中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而变色。

II、《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苹果中的酚类物质在苹果中的氧化酶催化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而生成有色物质。

已知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颜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1) 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的原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滴上2~3滴A溶液,继而再滴上几滴氯水。②在“褐变”后的苹果滴上2~3滴A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A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若I的解释正确,写出①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应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实验,①②均无明显现象。说明观点I的解释是错误的。

(2)为探究苹果“褐变”是否为II的原因,小组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表中填写实验①②探究目的和结论。

序号

实验步骤

现象

探究目的和结论

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隔绝空气的环境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将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90℃~95℃的水中2min,再放在空气中。

再将另一块刚削皮的苹果立刻放入稀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洗净,再放在空气中。将盐酸改为酒精、醋酸铅溶液进行相同实验。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无明显变化

在刚削皮的苹果上滴加FeCl3溶液。

苹果由白色变为绿色

探究目的:探究苹果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结论:苹果中含有酚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