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火法炼铜:Cu2S+O2 2Cu+SO2
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上述两种方法中,铜元素均被(填“氧化”或“还原”)成铜单质.
(2)印刷电路板上使用的铜需要回收利用.方法一:用FeCl3溶液浸泡印刷电路板制备CuCl22H2O,实验室模拟回收过程如下:

①证明步骤Ⅰ所加FeCl3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②步骤2中所加的氧化剂最适宜的是
A.HNO3B.H2O2C.KMnO4
③步骤3的目的是使溶液的pH升高到4.2,此时Fe3+完全沉淀,可选用的“试剂1”是 . (写出一种即可)
④蒸发农缩CuCl2溶液时,要滴加浓盐酸,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并结合简要的文字说明),再经冷却、结晶、过滤,得到CuCl22H2O.
方法二:用H2O2和稀硫酸共同浸泡印刷电路板制备硫酸铜时,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Cu(s)+H2O2(l)+H2SO4(nq)═CuSO4(aq)+2H2O(l)△H1=﹣320kJ/mol
又知:2H2O(l)═2H2O(l)+O2(g)△H2=﹣196kJ/mol
H2(g)+ O2(g)═H2O(l)△H3=﹣286kJ/mol
则反应Cu(s)+H2SO4(aq)═CuSO4(aq)+H2(g)的△H=
(3)欲实现反应Cu+H2SO2═CuSO4+H2 , 在你认为能实现该转化的装置中的括号内,标出电极材料(填“Cu”或“C”)

【答案】
(1)还原
(2)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所加FeCl3溶液过量;B;CuO或Cu(OH)2;CuCl2在溶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uCl2+2H2O?Cu(OH)2+2HCl,滴加浓盐酸,可以抑制水解;+64kJ/mol
(3)
【解析】解:(1)在火法炼铜:Cu2S+O2 2Cu+SO2和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2S、CuSO4都为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答案是:还原;(2)方法一:①检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所以答案是:取少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所加FeCl3溶液过量;②HNO3、H2O2C、KMnO4三者都能氧化二价铁离子变成三价铁离子,但HNO3和KMnO4会引入新的杂质,故选:B; ③pH升高,溶液的酸性减弱,加入的物质能与酸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 , 所以答案是:CuO或Cu(OH)2;④CuCl2在溶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加入浓盐酸,可以抑制水解,所以答案是:CuCl2在溶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uCl2+2H2OCu(OH)2+2HCl,滴加浓盐酸,可以抑制水解;方法二:Cu(s)+H2O2(l)+H2SO4(nq)═CuSO4(aq)+2H2O(l)△H1=﹣320kJ/mol ①
2H2O2(l)═2H2O(l)+O2(g)△H2=﹣196kJ/mol
H2(g)+ O2(g)═H2O(l)△H3=﹣286kJ/mol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 ×②﹣③可得:Cu(s)+H2SO4(aq)═CuSO4(aq)+H2(g)△H=+64kJ/mol,所以答案是:+64kJ/mol;(3)Cu和H2SO4之间的反应是非自发的,需要电解池实现,金属铜作阳极,阴极是导体即可,电解质为硫酸,即
故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YO4

B.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YWZ

C.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W更剧烈

D. 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过程中要养成安全、环保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碱飞溅到皮肤上,应立刻涂上硫酸溶液

B.金属钠着火,立刻用水扑灭

C.实验剩余一氧化碳可直接排放到实验室外

D.水银洒落在地上,应撒上硫粉并进行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试回答

试回答: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SO2_______氧化物.

(3)③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证明SO2_____________

(4)④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SO2____________性.

(5)⑤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SO2________性.

(6)⑥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已知:①Fe2O3(s)+3C(s,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1
②C(s,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取一定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3),加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的△H(填“>”、“<”或“=”,下同)0.

③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关系为KK
(3)以CO2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物质.①工业上尿素[CO(NH22]由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 开始以氨碳比 =3进行反应,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60%,则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用硫酸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CO2在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该电极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将足量CO2通入饱和氨水中可得氮肥NH4HCO3 , 已知常温下一水合氨Kb=1.8×105 , 碳酸一级电离常数Ka=4.3×107 , 则NH4HCO3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略去)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写出D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情况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N2,则

①B转化为C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过量FeD的稀溶液反应(还原产物只有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

①它与O2 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B,此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室用固体制取A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收集B气体,下列收集装置中合适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④1.92g铜投入一定量D的浓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D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离子组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通入括号中相应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 、Ca2+、HSO 、Cl (氨气)
B.Ba2+、NO 、Na+、Cl (二氧化硫)
C.Na+、K+、HCO 、Cl (二氧化碳)
D.Al3+、SO 、HCO 、NO ?(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Z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ZW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

A. 27 B. 29 C. 31 D. 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1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的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4)已知1mol 单质e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4f(gd42 , 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2如下:
①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若R溶液改加20mL1.2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