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测定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g。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g。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②_____;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实验测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体积是_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偏小 0.0125 22.38 L·mol-1
【解析】
(1)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根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
(2)要准确测量气体体积必须保持量筒内外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等,因此在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之前,应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再调节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仰视读数偏小;
(3)试管和药品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即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根据气体摩尔体n=V/Vm计算。
(1)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根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皮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故答案是: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因为排出的气体是需要用排出的水的体积衡量的,而反应前后的量筒温度是不同的,因此反应终止应该先停止加热,待体系恢复到室温时,才取出导管;这一步操作跟通常的实验不同,所以停止加热时导管的出口要高于量筒内的液面,此时即使不取出导管而停止加热,也不会造成水的倒吸;停止加热、回到室温后,将量筒下移以调节量筒内的液面与水槽一致,此时量筒内气体压强也为大气压,读数才是正确的;所以操作顺序为:①使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②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根据量筒的结构可知,仰视读数使得读数偏小;
故答案是: 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偏小;
(3)生成的氧气的质量m=15.95-15.55=0.4g,氧气物质的量n=m/M=0.4/32=0.0125mol;氧气的体积V=279.7mL=0.2797L,则气体摩尔体积Vm=V/n=0.2797L/0.0125mol=22.38 L·mol-1;
故答案是: 0.0125; 22.38L·mol-1。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漂白粉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某同学利用下列仪器在实验室进行制备漂白粉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氯气的制备
(1)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氯气,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漂白粉的制备
(4)已知:氯气和石灰乳在反应的过程中会放热,当温度较高时会生成Ca(ClO3)2。为了制得纯度较高的漂白粉并提高产率,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改变石灰乳的浓度和体积)。
(5)若将100 mL 12.0 molL-1盐酸与3.48 g MnO2反应制得的氯气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实验室长期存放的Na2SO3固体的纯度,准确称取w g固体样品,配成250 mL溶液。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I:取25.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操作I→洗涤→操作Ⅱ→称量,得到沉淀的质量为m1 g
方案Ⅱ:取25.00 mL上述溶液,用a mol/L 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滴定次数实验数据 | 1 | 2 | 3 | 4 |
待测溶液体积/mL | 25.00 | 25.00 | 25.00 | 25.00 |
滴定管初读数/mL | 0.00 | 0.20 | 0.10 | 0.15 |
滴定管末读数/mL | 19.95 | 20.20 | 19.15 | 20.20 |
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配制250 mL Na2S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药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为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
(3)方案I中如何判断加入的氯化钡已经过量_____________,在方案Ⅱ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方案Ⅱ所提供的数据,计算Na2SO3的纯度为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由于操作错误所引起的误差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A.方案I中若没有洗涤操作,实验结果将偏小
B.方案I中若没有操作Ⅱ,实验结果将偏大
C.方案Ⅱ中,滴定管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出现气泡,实验结果偏小
D.方案Ⅱ中,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实验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有200mL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为0.2moI·L-1,c(Cl-)为1.3mol·L-1,要使Mg2+完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加4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mL。
(2)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___。
(3)5.85gNaCl和xgMgCl2一起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测得C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1,则x的值为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此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从左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电极
B.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 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 当有4.48 L NO2被处理时,转移电子数为0.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Zn+H2SO4→ZnSO4+H2↑+Q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B.Q的值与反应的计量系数有关
C.若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负极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正极放出的气体一定为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苯甲酸(C6 H 5CO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化学小组用甲苯作主要原料制备苯甲酸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如图甲所示装置的三颈瓶中加入2.7mL甲苯(2.3g)、100mL水和2~3片碎瓷片,开动电动搅拌器,a中通入流动的水,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腾,然后分批加人8.5g高锰酸钾,在100℃时,继续搅拌约4~5h,再停止反应。
步骤二: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抽滤得粗产品。
步骤三:将粗产品进行重结晶即得纯品苯甲酸。
甲苯、苯甲酸钾、苯甲酸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其出水口是___________(填“a”或“b”)。
(2)步骤一中,应在三颈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才停正反应。
(3)反应结束时,测得三颈瓶中混合液为碱性,则三颈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实验条件下,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
(4)步骤二中抽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乙所示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橡皮管。
(6)步骤二中,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KHSO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提纯得到2.9g苯甲酸,则甲酸的产率是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向20mL 0.1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点表示的溶液中c(Na+)>c(CH3COO﹣)
B. 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
C. d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 c(H+)/c(CH3COOH)大于K
D. b、c、d三点表示的溶液中一定都存在:c(Na+)+c(H+)═c(CH3COO﹣)+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