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 沼气 B. 天然气 C. 焦炉气 D. 坑道气

【答案】C

【解析】

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焦炉气含量最多的是氢气(55%~60%),其次是甲烷(23%~27%),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等;

D.坑道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物质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熔点(℃)

沸点(℃)

水溶性

Ka1

Ka2

乙醇

-114.1

78.3

易溶

乙醇

2.6×10-16

乙醛

-121

20.8

易溶

H2SO3

1.23×10-2

5.6×10-8

乙酸乙酯

-83

77.0

难容

H2CO3

4.2×10-7

5.6×10-11

实验一 乙醇化下转化为乙醛

将一束质量为w的铜丝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装有乙醇的试管a中。

1铜丝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解释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实验二 乙醛的提纯

上述实验获得的乙醛含有较多乙醇,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提纯。

已知:CH3CHO+NaHSO3(a-羟基乙磺酸钠)

2写出Na2CO3溶液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设计操作B的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如图所示。

①冷凝管中的液体应从_____口进。(“D”“E”)

②下列有关操作与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烧杯中应装冰水 b.冷凝管应通温水 c.图示装置可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

实验三 乙醛溶液浓度的测定

室温下利用反应Na2SO3+CH3CHO+H2O→CH3CH(OH)SO3Na↓+NaOH可以测定实验一中试管a内乙醛溶液浓度,操作如下:

取试管a中溶液4mL,加入1mL饱和Na2SO3溶液(过量),再加入5mL水,充分振荡后用pH计测定溶液pH;另取试管b,加入4mL乙醇做空白试验,实验结果如右表:

实验试管

pH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12.42

12.40

12.38

b

10.43

10.43

10.40

4试管a中乙醛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蔬菜时,培养液中元素的配方,其中根细胞吸收最少的是

离子

K+

M g2+

Ca2+

NO3-

H2PO4-

SO42-

Zn2+

培养液浓度(mol/L)

1

0.25

1

2

1

0.25

1

A. H2PO4-B. SO42-C. Ca2+D. Zn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L气体和3 mol M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L(g)3M(g)xQ(g)3R(g)10s末,生成2.4 mol R,并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L1。计算:

110 s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2)前10 s内用M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x值为_____________

4)在恒温恒容条件,往容器中加入1 mol氦气,反应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5)在恒温恒压条件,往容器中加入1 mol氦气,反应速率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是生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含硫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循环关系如下图所示:

(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 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 CuS),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ZnS 转变为 CuS 的过程 __________

(2) 火山喷发产生 H2S 在大气当中发生如下反应:

2H2S(g)+O2(g) =2S(g) +2H2O(g) H=442.38kJ/mol

S(g)+O2(g)=SO2(g) H=297.04kJ/mol

H2S(g) O2(g)反应产生 SO2(g) 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 降低 SO2的排放量已经写入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含 SO2的废气进入大气污染环境有多种方法可用于 SO2的脱除。

NaClO 碱性溶液吸收法。工业上可用 NaClO 碱性溶液吸收 SO2

i.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 Ni2O3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四价镍和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加快对 SO2的吸收。该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ii.过程 1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iii.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 NaClO 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

②电化学脱硫法。某种电化学脱硫法装置如下图所示,不仅可脱除烟气中的SO2还可以制得 H2SO4

i.在阴极放电的物质是______

ii.在阳极生成 SO3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完成Cu和 Fe2(SO4)3溶液的反应,用 KSCN 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 Fe3+

实验 I:

已知: i. Cu2+ CuSCN↓(白色) + (SCN)2(黄色)

ii. (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iii. CuSCN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 CuSCN+HNO3==CuSO4+N2+CO2+H2O(未配平)

(1) 依据现象i可预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认为现象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II: 取少量实验I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白色沉淀为CuSCN。(补充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

(3)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II:

在实验III中:

①写出现象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试剂A为___________

③根据现象iii结合化学用语及必要的文字解释Fe2+能加快沉淀生成的原因______

(4)有的同学认为实验III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并补充实验IV如下:

取2mL0.1 mol/L Fe2(SO4)3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然后滴加2mL0.1mol/LCuSO4混合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不是由Fe3+与SCN- 生成,且Fe3+不能加快CuSCN的生成。

(5)改变实验I铜的用量,设计实验V

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V中现象ii红色褪去与平衡移动有关,解释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的图示及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图示

实验分析

A

实验室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摇瓶时,使溶液向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B

石油分馏时接收馏出物

为收集到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出物,需要不断更换锥形瓶。

C

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实验中,需测定的物理量是反应时间和生成氢气的体积。

D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充分振荡后静置,待溶液分层后,先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再让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碲(Te)是一种第VIA族分散稀有元素,主要伴生于铜、镍、铅等金属矿藏中。TeO2属于两性氧化物,难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工业上可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Cu2Te,还有少量的Ag、Au)中提取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1)“加压浸出”生成Te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压浸出”时控制pH为4.5~5.0,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得到单质碲,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已知:Ksp(Ag2SO4)=7.70×10-5,Ksp(AgC1)=1.80×10-10。盐酸酸浸时,“浸出渣1”中Ag2SO4可充分转化为AgC1。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可以实现充分转化_________________

(4)NaOH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流程中,电解过程用石墨为电极得到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浸出法是工业提取金属常用的方法,某实验小组用1.0mol· L-1的草酸在75℃时浸出镍。随时间变化,不同固液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固液比与镍浸出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固液比之外,你认为影响金属浸出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已知Fe、HCN与K2CO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Fe+6HCN+2K2CO3=K4Fe(CN)6+H2↑+2CO2↑+2H2O,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的紧密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其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N 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K2CO3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H2O中O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4)配合物K4Fe(CN)6的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化学方程式中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冰的晶体结构模型如图1,它的晶胞与金刚石的晶胞相似,如图2,水分子之间以氢键相连接,在一个晶胞中有_____个氢键,若氢键键长为d nm,则晶体密度(g·cm-3)计算式为___________ (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