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r的溶液是一种一元强酸,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 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 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钙、盐酸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
(1)甲同学拟测定CaCO3固体与过量0.1molL﹣1 HCl的反应速率.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测量计算反应速率
(2)乙同学拟用如图装置探究固体表面积和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电子天平限选试剂与用品:0.1molL﹣1 HCl、颗粒状CaCO3、粉末状CaCO3、蒸馏水、量筒、秒表
(i)设计实验方案:在反应物浓度或固体表面积不同的条件下,测定
(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ⅱ) 根据(i)中设计的实验测定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用试剂的用量、待测物理量;数据用字母a、b、c、d表示.
已知实验1和2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和3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写出表中①﹣⑥所代表的必要数据或物理量
物理量 | V(0.1molL﹣1 HCl)/mL | m(颗粒状CaCO3)/g | m(粉末状CaCO3)/g | V(蒸馏水)/mL | ⑤ | ⑥ |
实验1 | a | b | 0 | c | d | |
实验2 | ① | 0 | ③ | c | d | |
实验3 | c | ② | 0 | ④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实验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定容时仰视刻度线②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但没有干燥③没有洗涤溶解NaCl固体的烧杯和玻璃棒④称量NaCl固体时所用砝码生锈了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H、N、Na、Al、Ti等元素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一)氢化铝钠( NaAlH4)是一种新型轻质储氢材料,掺人少量Ti的NaAlH4在150℃时释氢,在170℃、15.2 MPa条件下又重复吸氢。NaAlH4可南AlCl3和NaH在适当条件下合成。NaAlH4的品胞结构如右图所示,为长方体。
(1)基态T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___,L能层中电子云的形状有___ 种。
(2)AlCl3在178℃时升华,属于____晶体,其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7,蒸气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标明配位键),其中A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3)写出与AIH4-空间构型相同的-种分子和一种离子_________(填化学式)。
(4)NaAlH4晶体中,与AlH4紧邻且等距的Na+有_______个;NaAlH4晶体的密度为 _____g/cm3(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二)叠氮化钠和氢叠氮酸( HN3)已一步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汽车安全气囊等。
(5)写出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_____填分子式)。
(6)氢叠氮酸(HN3)可由肼(N2H4)被HNO2氧化制得,同时生成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上述生成HN3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HNO2=HN3+2H2O
B.NaN3的晶格能大于KN3的晶格能
C.氢叠氮酸(HN3)和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D.HN3和N2H4都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E.HN3分子中四个原子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碘水中加入适量CCl4并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形成均匀的无色溶液 B. 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
C.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D. 液体分层,上下层均呈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请回答:
(1)乙烯的结构式是 .
(2)若将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试剂是 . (填序号)
①水 ②氢气 ③溴水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A,其反应方程式为 , 其反应类型是 反应(填“取代”或“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