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述关于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烃是指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B.烃是指分子里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烃是指燃烧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
D.烃是指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1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CH4和1.2mol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组别 | 温度 | 时间/min n/mol | 0 | 10 | 20 | 40 | 50 |
① | T1 | n(CH4) | 0.50 | 0.35 | 0.25 | 0.10 | 0.10 |
② | T2 | n(CH4) | 0.50 | 0.30 | 0.18 | 0.1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2>T1
B. 组别①中,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125mol·L-1·min-1
C. 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8
D. 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这五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其中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
Y | 原子核外电子有7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
Z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W | 价电子排布式为(n+1)sn(n+1)pn+2 |
R | 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
(1)基态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2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________________。
(3)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元素Z、W组成的微粒WZ42-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其中W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5)已知Z、R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相邻的Z原子和R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设阿伏加德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集中处理废旧电池,以防止重金属污染
B. 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C. 使用加碘食盐,可预防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D. 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使食品营养更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可以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的溶解度比的大 的氧化性比的强
的酸性比的强 比稳定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能与铁反应生成,硫与铁反应生成FeS
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S 同浓度的HCl和的水溶液,前者酸性强
或还原性比或弱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淡黄色)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N2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产物检验产生影响
B. 若③和⑤中分别盛放足量NaOH溶液、CuO固体,可检验生成的CO
C. 实验结束后,①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黑色,则产物一定为铁
D. 若将④中的无水CaC12换成无水硫酸铜可检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
B.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
C.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
D.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131.4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
B. CO(g)+H2(g)C(s)+H2O(g)ΔH=+131.4kJ·mol-1
C. 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热量
D. 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 2A(g) + B(g) 3C(g) + 4D(g)反应中,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A)=0.5mol/(Ls) B. v (B)=1.8 mol/(Lmin)
C. v (C)=0.8mol/(Ls) D. v (D)=1.0 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