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这五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其中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
Y | 原子核外电子有7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
Z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W | 价电子排布式为(n+1)sn(n+1)pn+2 |
R | 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
(1)基态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2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________________。
(3)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元素Z、W组成的微粒WZ42-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其中W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5)已知Z、R能形成一种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相邻的Z原子和R原子间的距离为a cm,设阿伏加德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1∶2 C<O<N 氨分子间存在氢键,而甲烷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 正四面体 sp3 Cu2O
【解析】
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X为碳元素;Y原子核外电子有7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则Y为N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Z为O元素;W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1)sn(n+1)pn+2,s能级容纳2个电子,则n=2,可推知W为P元素;R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则F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所以R为铜元素,据此答题。
(1)R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它能层均已充满,基态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N2分子结构式为N≡N,σ键和π键的数目比为1:2,故答案为:1:2。
(3)C、O、N元素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2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C<O<N;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甲烷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沸点高于甲烷的,故答案为:C<O<N;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甲烷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
(4)由元素Z、W组成的PO43-中P原子孤电子对数为(5+3-2×4)÷2=0,价层电子对数为4+0=4,故其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其中P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故答案为:正四面体;sp3杂化。
(5)根据晶胞的结构图可知,晶胞中含有氧原子数为1+8×1/8=2,铜原子数为4,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2O,晶胞质量为,若相邻氧原子和铜原子间的距离为acm,则晶胞的体对角线为4acm,所以边长为,所以体积为,该晶体的密度为,故答案为:Cu2O,。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写出对应装置中选用的物质: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其中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石灰石(CaCO3) 饱和NaHCO3溶液 Na2SiO3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SiO+2CO2+2H2O===H2SiO3↓+2HCO-(CO2过量) 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I-+Cl2===2Cl-+I2、Br2+2I-===I2+2Br-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比较酸性强弱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完成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B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C装置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乙通过比较单质的氧化性来判断非金属性。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 完成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B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C装置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装置中选用的物质:A中放石灰石,B中盛放饱和NaHCO3溶液,C中盛放Na2SiO3溶液;(2)装置B中盛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气体;C中硅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SiO+2CO2+2H2O===H2SiO3↓+2HCO-;(3)乙同学通过比较单质的氧化性来判断非金属性,实验原理是强氧化剂生成弱氧化剂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置换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处参与反应的气体有氯气和A处生成的溴蒸气,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的离子方程式是2I-+Cl2===2Cl-+I2,溴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溴化钾和碘单质的离子方程式是Br2+2I-===I2+2Br-
【题型】实验题
【结束】
21
【题目】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电池。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2Li+H2=2LiH
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 g/cm3。用锂吸收224 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之比为________。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的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金刚石)+O2(g)===CO2(g) ΔH1=a kJ/mol(a<0)
B. C(s,石墨)+O2(g)===CO2(g) ΔH2=b kJ/mol(b>0)
C. C+O2===CO2(g) ΔH3=c kJ/mol(c<0)
D. C(s,金刚石)===C(s,石墨) ΔH4=d kJ/mol(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 P4O6 的分 子结构如图所示: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
若生成 1 mol P4O6,则反应 P4(白磷)+3O2==P4O6 中的能量变化为
A. 吸收 1638 kJ 能量 B. 放出 1638 kJ 能量
C. 吸收 126 kJ 能量 D. 放出 126 kJ 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Na2CO3与NaH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碱性:Na2CO3<NaHCO3
C.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D.与盐酸反应速度Na2CO3>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制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 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C. 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
D. 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述关于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烃是指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B.烃是指分子里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烃是指燃烧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
D.烃是指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A. Na2SO3是否被氧化(BaCl2) B. FeCl2是否被氧化(KSCN)
C. 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 氯水是否失效(pH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