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有机物含有C、H、O三种元素,其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CH4密度的3.625倍,把1.16g该有机物在O2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物通过足量碱石灰,碱石灰增重3.72g,又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有机物可以使溴水褪色,能和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H2.求:
(1)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若该分子是有一个羟基,无甲基的链状结构,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答案】(1)58g/mol(2)C3H6O (3)CH2=CHCH2OH
【解析】试题分析:(1)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M=3.625×16g/mol=58g/mol;
(2)所取得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n==0.02mol,
根据题意,设燃烧生成CO2的为xmol,则H2O的也为xmol,
有44x+18x=3.72,解得:x=0.06
故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原子数目为=3,
含有H原子数目为=6,
令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m,又因为有机物分子量为58,则:36+6+16m=58,解得m=1,故推得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
(3)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该分子是有一个羟基,无甲基的链状结构,故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四种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无氧官能团的名称 ,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用A、B、C、D填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
(3)按如图C经一步反应可生成E,E是B的同分异构体,
则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Al2(SO4)3、K2SO4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SO42-)="0.2" mol/L,c(Al3+)="0.1" mol/L,则原混合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2 mol/L B. 0.25 mol/L C. 0.225 mol/L D. 0.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室有多件表面呈灰绿色的金属制品, 经了解其来源并查阅相关资料(如下表),初步确认为铜制品。
紫铜 | 青铜 | 铜绿 | |
主要成分 | 纯铜 | 铜锡合金 | Cu2(OH)2CO3 |
性质与用途 | 紫红色, 质软,导电性能良好;主要用作电线电缆。 | 多呈灰绿色, 熔点低、硬度大、 可塑性强;可铸造成各种器具。 | 不溶于水的灰绿色粉末,溶于酸, 加热易分解;可作颜料、杀虫剂。 |
针对铜制品表面的灰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同学们提出了多种猜想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1)小吴同学认为可能是纯铜制品表面涂上了灰绿色的油漆;
小周同学认为可能是青铜(铜锡合金),因为常见的青铜是灰绿色的;
小黄同学认为是纯铜制品,只是表面长出了铜绿[ Cu2(OH)2CO3 ];
除上述猜想外,其他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个)。
【实验验证】三位同学为了验证各自上述的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
(2)小吴刮下部分灰绿色物质放入燃烧匙中进行灼烧,发现该物质不能燃烧,证明灰绿色物质不是油漆。 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周刮下足量的灰绿色物质投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实验表明该气体不能燃烧。将表面刮净后的铜制品也投入盐酸中,并无气体产生。由此证明该铜制品不是青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小黄认为灰绿色物质可能是铜绿[ Cu2(OH)2CO3 ]。于是按图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证明小黄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在A中观察到灰绿色物质变黑,B中观察到了___________的现象, C中观察到了_____________的现象。B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实验装置中的B和C进行调换,将无法得出灰绿色物质是铜绿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5)小黄同学还从网上找到了利用氨水擦拭去除铜绿的方法,其原理是氨水与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铜氨络离子[Cu(NH3)42+],其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有效控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显得尤为重要。
(1)在汽车排气管内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
已知:① N2(g) + O2(g) 2NO(g) △H1=+180.5 kJ·mol-1
② C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393.5 kJ·mol-1和-283 kJ·mol-1
则2NO(g) + 2CO(g) N2(g) + 2CO2(g)的△H=_____kJ·mol-1
(2)将0.20 mol NO和0.10 mol CO充入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CO在0-9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mol·L-1·min-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12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为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入NO C.加催化剂 D.降低温度
②该反应在第24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化学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烟气中的SO2可用某浓度NaOH溶液吸收,若将一定量的SO2气体通入到300mL NaOH的溶液中,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产生的气体与反应的HCl两者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的溶解和HCl的挥发忽略,NaHSO3水溶液为酸性):
①O点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a点溶液中各离子溶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钠、镁、铝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H3H2O HF 稳定性依次减弱
C.H3PO4H2SO4HClO4酸性依次增强
D.NaOH Mg(OH)2 Al(OH)3碱性依次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①饱和Na2CO3溶液 ②饱和NaHCO3溶液 ③浓H2SO4溶液 ④灼热的铜网 ⑤碱石灰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