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图示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 |
C.图3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
D.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下列装置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气体制备装置
A B C
(1)若用NaHCO3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 。
(2)若用NH4Cl和碱石灰制取NH3,应选择装置 。
(3)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不加热制取Cl2,应选择装置 。
(4)①某研究性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的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 CaSO4+2 Cl2+2H2O应选择装置 。
②为证明氯气具有氧化性将氯气分别通入到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中,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钠已经被氧化 。
写出氯气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请写出氯气尾气处理的离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乙醇分子结构 | B.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并回收CCl4 | C.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I2 | D.配制稀硫酸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A |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 |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B | 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C | 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 | 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还含有少量CaO、FeO、CuO、NiO等氧化物)制取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ZnFe2O4会生成两种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净化Ⅰ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溶液中少量的Fe2+氧化;第二步是控制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
①写出酸性条件下H2O2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25 ℃时,pH=3的溶液中,c(Fe3+)=________mol·L-1(已知25 ℃,Ksp[Fe( OH)3]=4.0×10-38)。
③净化Ⅰ生成的沉淀中还含有溶液中的悬浮杂质,溶液中的悬浮杂质被共同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没有净化Ⅱ操作,则对锌的制备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
⑷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除锌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颜色无变化 |
C.实验Ⅲ:微热稀硝酸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如图(a)所示装置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并收集NO |
B.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 |
C.用图(c)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
D.用图(d)所示装置检验电流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探究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相同温度下,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 |
B | 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 | 向2 mL 1 mol·L-1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1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1 FeCl3溶液 |
C |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
D |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 | 取a g铝箔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测其体积为b 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