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操作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A.在溴乙烷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溴乙烷分子中含有溴原子
B.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苯和四氯化碳的试管中加碘水后振荡,区分苯和四氯化碳
C.酒精与碘水混合并振荡,萃取碘水中的碘
D.在苯中加铁粉后再加溴水并振荡,制取溴苯
B
A:溴乙烷中溴元素以原子状态存在,不可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不正确
B:由于苯和四氯化碳的密度分别小于水、大于水,故在萃取碘后,前者上层呈紫色,后者下层呈紫色,正确
C: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不正确
D:制取溴苯时,应该用液溴,不正确
答案为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中
产生沉淀
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
B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C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
橙红色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溴离子
D
将铜片放入浓硝酸中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呈蓝绿色
只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推理正确的是            (   )
A.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I2+2HClO3=Cl2+2HIO3,说明I2的氧化性比Cl2
B.某雨水的pH小于5.6,说明雨水中一定溶解了SO2
C.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D.灼热的铂丝与NH3、O2混合气接触,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8分)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的成份、性质和用途,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Ⅰ、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写出A、B中所盛放最佳化学试剂的名称                   ,画出虚线框内所需装置图并标明所需试剂的名称。
Ⅱ、某同学将一定量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体物质a,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请把下列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①:该固体物质是FeCl3;假设②:              ;假设③:              
(2)设计实验方案:
取少量固体物质a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如下表,请在表格内的横线处填空。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在溶液中加
KSCN溶液
                        
固体物质中有FeCl3
向a溶液中滴加
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
不褪色
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假设    成立(填序号①②③)。
Ⅲ、为进一步探究物质a的性质,他们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Ksp[Fe(OH)3]< Ksp[Mg(OH)2]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IV、a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的腐蚀剂,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又设计了两种从上述废液中回收Cu的方案:
方案1:设计流程图如下:

请分别写出操作①和试剂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1,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铜作________极。当观察到阴极有少量气泡产生时,停止电解,这时要回收的Cu已全部析出。
评价:方案2在电极上直接回收铜,操作上比方案1简便,但方案2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3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浓硫酸和碳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                  
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                  
(3)实验时,C中KMnO4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亚硫酸钠是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通常以二氧化硫含量计算。
(1)亚硫酸盐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摄入过量的亚硫酸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减少,钙的吸收也会减少,原因是                                 
检验某黑木耳中是否含有亚硫酸盐的简单方法是:将黑木耳样品剪成碎末放入烧杯,加入20mL水和10mL盐酸,加热一会儿,滴入试剂A,观察现象既可。
(2)加热的作用是            ,加热时间不能太长的原因是          。
(3)试剂A是              。
在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
(4)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以上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SO32-、HSO3-、SO42-、Br-、OH-等阴离子。设计实验检验SO42- 和Br-,写出实验方法。试剂不限。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Ⅰ.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氨气用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作干燥剂。
②.用图A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观察不到“喷泉”或现象不明显,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只提供图B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
④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原理来分析,它们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喷泉实验装置设计

①.图A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前一物质表示干燥气体,后一液体表示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的液体,其中能形成白色喷泉的是
A.氨和酚酞试液     B.氨和氯化铁溶液
C.HCl和AgNO3溶液     D.HCl和酚酞试液
②.图B为重新设计的喷泉装置。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如下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NaHSO4与NaOH溶液      B.NH4HCO3和稀盐酸
C.MnO2固体与浓盐酸       D.稀NH4Cl溶液与稀NaOH溶液
形成这种喷泉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原理来分析,它们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B中锥形瓶外放一大烧杯,锥形瓶中加入酒精,大烧杯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大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
A.食盐    B.硝酸铵       C.浓硫酸      D.(NH4)2SO4
③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与上述图B装置原理相似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请用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H2的反应设计一个喷泉装置。画出简易图不用文字叙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固体不能直接放置在托盘中,都应该放在纸片上称量
B.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下口放出,换一个接受容器,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
C.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可先用布擦,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少量小苏打溶液
D.用pH试纸测未知溶液的pH时,若先润湿试纸再测量,则pH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标准状况下,在干燥的烧瓶中充满纯净的NH3,进行如图所示的喷泉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之所以能够产生喷泉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外存在压强差
B.若烧瓶的氨气中混有少量空气,则喷泉实验后的水不能充满烧瓶
C.本实验若将NH3换成HCl,也能产生红色的喷泉
D.实验结束后,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