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条件下,某气态烃的混合气体 0.1mol,完全燃烧后生成 4.05 g 水和 0.15 mol CO2,该 烃的组成为

CH4C2H4 C2H6C2H4 CH4C3H6 C2H6C3H6 CH4C2H6 CH4C3H8

A.①②B.③④C.③⑤⑥D.

【答案】D

【解析】

某气态烃的混合气体 0.1mol完全燃烧,n(H2O)==0.225mol n(CO2)=0.15mol,则n(H)=0.45moln(C)= 0.15mol,混合气的平均组成为C1.5H4.5,说明两分子的平均碳原子数为1.5,一定含有CH4,则另一气态分子中含碳原子数大于1.5(气态烃,其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大于4),氢原子数大于4.5,由此可得出可能答案为③CH4C3H6;⑤CH4C2H6;⑥CH4C3H8

然后利用平均组成验证这三组物质,当用CH所计算出的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时,符合题意,从而得出只有③CH4C3H6利用CH计算出的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3:1,即只有③符合题意,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X的一种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低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其他氢化物

B. YZ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Z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C. W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水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D. T元素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Y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T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可用来检验呈蓝色将图I装置中的铁棒末段分别联上一块锌片和铜片,并静置于含有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凝胶的某些区域(如图)II示发生了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不变色B.乙区呈现蓝色

C.丙区产生离子D.丁区产生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物a和苯通过反应合成b的过程可表示为下图(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B.R—CH3时,b中所有碳原子共面

C.R—C4H9时,则b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可能的结构共有12

D.R—C4H5时,1mol b最多可以与4molH2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酚酞为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 3 种官能团

B.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C.分子式为 C20H14O4

D.1 mol 酚酞分别与 NaOH、溴水和 H2 发生反应时,消耗 NaOHBr2 H2 的物质的量的最大值分别为2 mol4 mol 10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 VC 510 倍),它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难溶于氯仿。在酸性介质中,茶多酚能将 Fe3+还原为 Fe2+Fe2+ K3Fe(CN)6生成的深蓝色配位化合物 KFe[Fe(CN)6]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光密度值 A 表示)与茶多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A 与茶多酚标准液浓度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流程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用水浸取茶多酚时,实验小组发现搅拌速度对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如图 2 所示,原因是____。若用乙醇浸取茶多酚操作如下:称取 10 g 茶叶末,用滤纸包好,装入恒压滴液漏斗中,圆底烧瓶内加沸石和适量乙醇,如图 3 安装后, 通冷凝水,加热套加热,当乙醇被加热沸腾后,控制加热套温度在 90℃。为使恒压漏斗内液面高出茶叶包约 0.5 cm,并保持约 1 h,可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2)减压蒸发相对于一般蒸发的优点是________;氯仿的作用是________

(3)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图 3 中冷凝水流向为 a b

B.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验是否漏水并洗净备用

C.操作①过滤时,可用玻璃棒适当搅拌以加快分离速度

D.萃取过程中,经振摇并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立即分液

(4)称取 1.25 g 粗产品,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0 mL,移取该溶液 1.00 mL,加过量 Fe3+ K3Fe(CN)6 酸性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 mL 后,测得溶液光密度值 A=0.800,则产品的纯度是_____ (以质量分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高分子吸附树脂提取卤水中的碘(主要以I -形式存在)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c(I-)后者大于前者

B.的作用是将吸附的碘氧化而脱离高分子树脂

C.中分别得到等量I2,则消耗的n(Cl2):n(KClO3) =3:1

D.得到碘产品的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1)写出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试管C中氨气是否集满,除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外,还可采用哪种简易方法(简述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分子簇,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球的大小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WX位于不同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的族序数等于其周期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X可以组成原子个数比为2:11:1的离子化合物

B.工业上可采用电解Z的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得单质Z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Y的强

D.XYZ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