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D.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金属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都相同
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呈固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
(4)实验的具体操作是: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滴加浓硝酸;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①Fe(s)+CO2(g)FeO(s)+CO(g) △H1=a kJ/mol;
②CO(g)+1/2O2(g)CO2(g) △H2=b kJ/mol
测得在不同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值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1)若500℃时进行反应①,CO2起始浓度为2 mol·L-1,CO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
(2)反应①中的a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700℃反应①达到平衡,要使该平衡正向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通入CO2
C.升高温度到900℃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____(填序号)(图中v是速率、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且T1> T2)
(5)2Fe(s)+O2(g)2FeO(s) △H3,该反应的△H3=____________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 mol·L-1NaOH溶液
B.2 mol·L-1H2SO4溶液
C.2 mol·L-1MgSO4溶液
D.FeCl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B.拆开物质中的化学键一定需要吸收能量
C.应用盖斯定律,无法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和其他各种现象的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据如图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化学试剂:B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如图回答:
乙同学的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y)>r(x)>r(z),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下图所示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元素位于ⅥA
B. A不能溶解于B中
C. 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
D. 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C2H2 | C2H4 | C2H6 | C3H4 | C3H6 | C3H8 | C4H6 | C4H8 | C4H10 | … |
A. C6H12 B. C6H14 C. C7H12 D. C7H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