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碘化钠是制备无机和有机碘化物的原料,在医药上用作祛痰剂和利尿剂等。工业上用铁屑还原法制备NaI,其主要流程如下图:

(1)写出铁屑转化为Fe(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判断碘已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3)由滤液得到NaI晶体的操作是                                    
(4)测定产品中NaI含量的方法是:
a.称取3.000g样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0.100mol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19.00mL。
①上述测定过程所需仪器中,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                         
其中使用前需进行润洗的仪器是                        
②上述样品中NaI的质量分数为                                              
(1)2Fe+IO3?+3H2O=2Fe(OH)3↓+I?(2分)
(2)用小试管取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蓝色,则证明碘反应完全(2分)
(3)蒸发、结晶(1分)
(4)①250mL容量瓶、滴定管(1分)滴定管(1分) ②95%

(1)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NaOH与I2共热反应可生成NaI和NaIO3,加入铁屑生成了Fe(OH)3和NaI,所以铁屑转化为Fe(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IO3?+3H2O=2Fe(OH)3↓+I?
(2)利用I2能使淀粉变蓝的现象判断碘是否反应完全:用小试管取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如果溶液不变蓝色,则证明碘反应完全。
(3)NaI溶液在蒸发水时,没有副反应发生,所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I晶体。
(4)①250mL容量瓶、滴定管需要检查是否漏液,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润洗。
②根据AgNO3的物质的量求算NaI的物质的量,所以样品中NaI的质量分数为:0.100mol/L×0.019L×150g/mol×10÷3.000g×100%=9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
A.苯的硝化反应B.银镜反应C.制酚醛树脂D.由乙醇制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课题式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

如图甲是关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课题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的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灯。
(2)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其他装置略)。


(4)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比较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作出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6分)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1)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该反应中只有氮元素发生变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下图中选择制取氮气的合适装置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3)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工业上可用食盐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的方法生产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卢布兰芳是以食盐、石灰石、浓硫酸、焦炭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再浸取,结晶而制得纯碱。
①食盐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已知产物之一为CaS);
(2)氨碱法的工艺如下图所示,得到的碳酸氢钠经煅烧生成纯碱。
 
 
 

①图中的中间产物C是_______,D_______。(写化学式);
②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联合制碱法对氨碱法的改进,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也可用氨碱法以氯化钾和石灰石为原料制碳酸钾。请结合下图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曲线,分析说明是否可行?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人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人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 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 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② 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 mL,用0 . 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mol·L-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 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已知:Ksp(CaCO3 ) = 2.8×10-9、Ksp(MnCO3 ) = 2.3×10-11
④ 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 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1 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的是




A.制取少量蒸馏水
B.制取少量NO2
C.比较MnO2、Cl2、I2的氧化性
D.探究NH4HCO3的热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3溶液,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并对溶液B进行电解处理的实验流程如下:

(1)试剂a应选用       (填写名称);
(2)步骤I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       (填写仪器名称);
(3)写出步骤Ⅱ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离子方程式是       ,欲对气体E进行干燥和吸收,需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填写序号);

(5)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气体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钙在加热时能与氮气、氢气反应。氢化钙遇水立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图1是横拟制取装置。
 
(1)用浓硫酸配制l:4(体积比)的稀硫酸,需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______。
(2)装置D中竖直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可在B、C之间再接一装置,该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加热C装置前要对H2验纯,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听到“噗噗”的声音,说明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只要装置合理、操作规范就可以排除生成__________(选填序号)。
a.Ca3N2        b.CaO    c.Ca(OH)2
(5)乙同学用上图装置测定制得的氢化钙的纯度。他称取46 m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恒温时,注射器量出产生的气体为48.06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编号)。
①H2通入不足,反应器中有空气
②钙与H2未充分反应
③产物与空气接触
(6)丙同学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了一个关系式,42x+40y=0.046、2x+y=48.06/22400请指出式子中y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