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氢叠氮酸(HN3)和莫尔盐(NH4)2SO4·FeSO4·6H2O是两种常用原料。

(1)氨叠氮酸易溶于水,25℃时,该酸的电离常数为Ka=10×10-5

①氢叠氮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2mol/L的HN3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恢复到25℃,混合溶液中各离子和HN3分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T℃时,Ksp(CuN3)=5.0×10-9,Ksp(Cu2S)=2.5×10-48,则相同温度下,2CuN3(s)+S2-(aq)Cu2S(s)+2N3-(aq)该反应正反应方向_________(“能”或“不能”)进行基本彻底,请通过计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莫尔盐晶体,为了测定产品纯度,称取a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已知莫尔盐的分子量为39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用含字母a、c的式子表示)。上表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第一次滴定时,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

B.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部分变质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

【答案】 HN3H++N3- c(N3-)>c(Na+)>c(HN3)>c(H+)>c(OH-) 正反应方向平衡常数为1031>105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紫红色或浅红色也可),且30s不变色 ×100% AC

【解析】(1)①氨叠氮酸易溶于水,25℃时,该酸的电离常数为Ka=10×10-5说明氢叠氮酸为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HN3H++N3-,故答案为:HN3H++N3-

0.2mol/LHN3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N3Na N3,恢复到25℃,溶液显酸性,以HN3的电离为主,混合溶液中各离子和HN3分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3-)>c(Na+)>c(HN3)>c(H+)>c(OH-),故答案为:c(N3-)>c(Na+)>c(HN3)>c(H+)>c(OH-)

③反应为:2CuN3(s)+S2-(aq)Cu2S(s)+2N3-(aq),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1.0×1031>105,该反应能够完全进行,故答案为:能;正反应方向平衡常数为1031>105

(2)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Fe2+的强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Fe3+,化合价升高1Mn+7→+2,化合价降低5,最小公倍数5,根据原子个数、电荷守恒,配平得MnO4-+5Fe2++8H+=Mn2++5Fe3++4H2O,向溶液中滴加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显紫红色,因此滴定到终点: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相差较大,忽略不计,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mL=25mL,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得出:n[(NH4)2SO4FeSO46H2O]=5n(KMnO4) =25×10-3×c×5mol,则500mL溶液中含有n[(NH4)2SO4FeSO46H2O] =25×10-3×c×5×500/25mol =2.5cmol,所以质量分数=2.5c××100%=×100%A.第一次滴定时,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中亚铁离子的量偏多,消耗的高锰酸钾偏多,故A正确;B三次使用的高锰酸钾都是一样的,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应是相同的,故B错误;C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所消耗的液体体积增加,故C正确;故选ABC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 ×100%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超细铜粉有重要用途,工业上可以通过铝黄铜合金(含Cu、Al、Zn)制超细铜粉。某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制备超细铜粉的方法如下:

步骤Ⅰ:取铝黄铜合金加入热浓硫酸溶解,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只生成Cu(OH)2沉淀,过滤,洗涤。

步骤Ⅱ:向Cu(OH)2沉淀中加硫酸溶解,再加氨水,形成 [Cu(NH3)4]SO4溶液。

步骤Ⅲ:向[Cu(NH3)4]S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至溶液呈微酸性,生成NH4CuSO3。再与足量的1.000mol·L-1的稀硫酸混合并微热,得到超细铜粉。

(1)步骤Ⅰ中完全溶解铝黄铜合金可以加入稀硫酸和____

A.FeCl3 B.盐酸 C.热空气

(2)配制500 mL 1.000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1____mL。

(3)在步骤Ⅲ中生成NH4CuS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4)准确称取1.000 g铝黄铜合金与足量的1.000 mol·L-1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134.4 mL。将相同质量的合金完全溶于热的足量的浓硫酸,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380.8mL。计算此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W 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W) > r(Z) > r(Y)

B. 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 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要求,即为理想化。①~⑧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当K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D装置中纯Cu电极反应为:Cu2++2e-=Cu

②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

C装置原理上是一个电镀池(Ag表面镀Cu),期中Cu作阴极,Ag作阳极

A装置中C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0m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2.0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若将所得溶质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蒸干,所得固体物质(不带结晶水)的质量为_____

(2)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装置:可用来证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 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 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 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入某种液体收集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子式为C6H10O4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一种酸和一种醇,且酸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符合该条件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5种 B. 7种 C. 9种 D. 11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他们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试管

组别

实验处理

加入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mL)

温度

加入试剂

试管1

2

常温

2滴蒸馏水

试管2

a

90

2滴蒸馏水

试管3

2

常温

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试管4

2

b

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1)表格中的a、b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哪些自变量?

(2)表中的哪组试管对照,可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差别?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 (填不能用过氧化氢为实验材料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a~d)所示:

(1)若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c→b→a→b,则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则颜色变化为:

(3)利用图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相同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

装置

1

向左移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向右移

3

向左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