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且E与A同族;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其单质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l、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1/2和1/3;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
(1)写出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C2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
(2)B、E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3)A、E两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5)写出D的氢化物(过量)与E的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或2H HF 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NH3+H+=NH4+ 8NH3+Cl2=2NH4Cl+3N2
【解析】
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A是F元素,E与A同主族,则E是Cl元素;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则D是N元素;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l、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1/2和1/3,则C是H元素;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其单质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则B是Na元素。据此解答。
(1)Na元素的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C2粒子的质量数是2,所以C2粒子是D或2H;
(2)B、E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3)F、Cl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HF,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
(4)D的气态氢化物是氨气,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硝酸,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NH4+
(5)过量氨气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8NH3+Cl2=2NH4Cl+3N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
(2)a和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三角锥形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
(3)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HNO2、H2SO3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之和为____,H2SO3和H2SO4酸根的空间构型分别为____、____。
(4)e单质晶体结构如图1,此晶胞模型名称为____,e原子半径为r cm,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晶胞密度为ρ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mol-1(用r、ρ表示)。
(5)这5种元素形成的一种1∶1型离子化合物中,阴离子呈四面体结构;阳离子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图2所示)。
该化合物中,阴离子为____,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______(填“H2O”或“NH3”),判断理由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锰在电解锰、染料、造纸以及陶瓷等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铁的化合物等杂质)和闪锌矿(主要成分ZnS)制得硫酸锰的流程如下:
(1)“酸浸”时,为了缩短浸取时间,常加入少量FeSO4溶液,FeSO4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MnO2、ZnS及硫酸反应转变为两种硫酸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Ksp(ZuS)=1.2×l0-24、Ksp(MnS)=1.5×10-15,“沉锌”反应为:Zn2+(aq)+MnSZnS+Mn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
(3)在强酸性条件下加入MnO2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除铁”时需要调节pH约为3~4,过滤所得的滤渣2中除MnO2以外的另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②>⑧>⑨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⑤>⑧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⑨>⑧>⑦
D. ①与⑤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强
B.图2中在b点对应温度下,将的与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C.图1中,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D.图2中纯水仅升高温度,就可以从a点变到c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或物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的键线式表示烃的名称为3-甲基-4-乙基-7-甲基辛烷
B. 符合分子式为C3H8O的醇有三种不同的结构
C.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氧气氧化成乙酸
D. 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是C15H20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S = Na2S2O3 。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左图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上右图安装好装置。
(1)仪器2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装置6中可放入___________。
A.BaCl2溶液 | B.浓H2SO4 | C.酸性KMnO4溶液 | D.NaOH溶液 |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
① Na2CO3+SO2=Na2SO3+CO2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 2H2S+SO2=3S↓+2H2O ④ Na2SO3+S Na2S2O3
随着SO2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SO2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相关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离Na2S2O3·5H2O并测定含量:
(3)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__________,操作②是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________(填试剂)作洗涤剂。
(4)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_____________。
(5)制得的粗晶体中往往含有少量杂质。为了测定粗产品中Na2S2O3·5H2O的含量,一般采用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标准液滴定的方法(假定粗产品中杂质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
称取1.28 g的粗样品溶于水,用0.40mol/L KMnO4溶液(加入适量硫酸酸化)滴定,当溶液中S2O32—全部被氧化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20.00 mL。(5S2O32—+8MnO4—+14H+ =8Mn2++10SO42—+7H2O)
试回答:
①KMnO4溶液置于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合成丁苯酞(J)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1)B 的化学名称是_____,F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
(2)由 E 生成 F 和 H 生成J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
(3)试剂 a 是_____。
(4)J 是一种环酯,则J 的结构简式为_____。H 在一定条件下还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K,H 生成K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M 的组成比 F 多 1 个 CH2 基团,M 的分子式为 C8H7BrO,M 的同分异构体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含有苯环;③不含甲基。满足上述条件的M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种。
(6)利用题中信息写出以乙醛和苯为原料,合成 的流程图(其他试剂自选)。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在T1温度下,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通入0.1 mol CO(g)和0.1 mol H2O(g),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H=a kJ· mol-1。测得CO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0~10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2)T1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①已知:
I.H2的燃烧热△H=-285.8 kJ· mol-1;
II.CO的燃烧热△H=-283 kJ· mol-1;
III.H2O(g)=H2O(l) △H=-44 kJ· mol-1。
则a=__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通入H2O(g) D 移走CO2(g)
(4)T1温度下,某时刻另一实验小组测得反应容器中有关数据为c(CO)=0.6 mol·L-1、c(H2O)=1.6 mol·L-1,c(H2)=0.4 mol·L-1,c(CO2)=0.4 mol·L-1,则该反应在下-时刻将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或“达到平衡”),判断依据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