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亚硝酸氯(ClNO)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列,化学方塑式为2NO(g) + Cl2(g)2ClNO(g)。
(1)在一定温度下,该反应于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继续通入Cl2,逆反应速率_____( 填增大、减少、不变).
(2)己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亚硝酸氯的结构为Cl-N=O)
化学键 | N≡O | Cl一Cl | Cl一N | N=O |
键能/kJ.mol-1 | 630 | 243 | a | 607 |
2NO(g)+Cl2(g)2ClNO(g) △H=-111kJ/mol,则a=_______。
(3)在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g)和1mol 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
①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②反应开始到10min 时NO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O) =________mol/(L.min).
③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随n(NO)/n(Cl2)的变化图象如图B,则A、B、C 三状态中,NO 的转化率最大的是___点,当n(NO)/n(Cl2)=1.5时,达到平街状态ClNO 的体积分数可能是D、E、F三点中的______点。
【答案】 增大 200 < 0.1 2 A D
【解析】(1)在一定温度下,该反应于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继续通入Cl2,压强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2)2NO(g)+Cl2(g)2ClNO(g) 反应的△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2×630+243)-(2a+2×607)=-111kJ/mol,解得a=200;
(3)①根据图像,T2>T1,降低温度c(C1NO)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c(C1NO)=1mol/L,则v(C1NO)= =0.1mol/(L·min),则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v(C1NO)=0.1mol/(L·min);
③ 2NO(g)+Cl2(g) 2ClNO(g)
起始(mol/L) 2 1 0
改变(mol/L) 1 0.5 1
平衡(mol/L) 1 0.5 1
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
(4)n(NO)/n(C12)的比值越小,NO的转化率越大,NO的转化率最大的是A点,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当n(NO)/n(C12)=1.5,达到平衡状态ClNO的体积分数是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1)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某次实验时,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实验结束,取下试管B振荡,红色褪去。为探究褪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 | |||
操作 | 充分振荡、静置 | 充分振荡、静置 | 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取下层溶液,加入饱和Na2CO3溶液 |
现象 | 上层液体变薄,冒气泡,下层溶液红色褪去 | 上层液体不变薄,无气泡,下层溶液红色褪去 |
(2)试管①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
(3)对比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针对实验②中现象,乙同学提出猜想:酚酞更易溶于乙酸乙酯。实验③中观察到_______,证实乙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2-
B. =10-13 mol·L-1 溶液中:NH4+、Mg2+、NO3-、SO42-
C. 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O3-
D. Na2S溶液中:SO42-、K+、Cl-、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 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 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 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酸钾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是焰火、照明弹等的主要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氯酸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B装置,则装置C中氯酸钾的产率将________(填“提高” “降低”或“无影响”)。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的记录表如下表(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0. 20mol L-1KI/mL | V1 | 1.0 | 1.0 | 1.0 |
KC1O3(s)/g | 0.10 | 0.10 | 0.10 | 0.10 |
6.0mol L-1H2SO4/mL | 0 | 3.0 | V2 | 9.0 |
蒸馏水 | 9.0 | V3 | 3.0 | 0 |
实验现象 |
①实验设计表中V1=____________; V3 =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备高效、低毒的消毒剂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锌的状态 | 反应温度/℃ | 收集100 mL氢气所需时间/s |
1 | 块状薄片 | 15 | 200 |
2 | 块状薄片 | 25 | 90 |
3 | 粉末 | 25 | 10 |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对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1和2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能表明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硫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速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近年来,随着人们大量的开发使用,不但使得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大大减少,而且直接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效率,减少污染提上了日程.
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某实验人员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2H2(g)+CO(g) CH3OH(g),测定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1)在500 s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mol/(L·S)。
(2)在1 000 s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 mol/(L·S), 1 000 s时CO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
(3)在500 s时生成的甲醇的浓度是________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Ⅲ(2,3-二氢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Ⅲ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四种不同环境的氢
B. 物质Ⅰ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C. 物质Ⅱ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D. 物质Ⅲ与足量H2加成所得产物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 ①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 ②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时,燃烧1mol氢气放热为241.8 kJ
B. 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
C. 可用下图表示CO2(g)→CO(g)+O2(g)反应是吸热反应
D. 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B.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C.Fe可被冷的浓HNO3钝化D.Fe2+、Fe3+与NaOH溶液反应现象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