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异戊二烯是一种化工原料,有如下转化关系:
已知:①,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
(2)B 的结构简式是 .
(3)上述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填化合物代号).
(4)F 生成PHB 的化学方程式是 .
(5)E 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6)F 除了合成PHB 外,还可经过 (填反应类型)、聚合三步反应合成(一种类似有机玻璃的塑料).
【答案】(1)2﹣甲基﹣1,3﹣丁二烯;
(2);
(3)D和E;
(4);
(5)12;
(6)消去、酯化.
【解析】
试题分析:A(异戊二烯)与HC≡CCH(CH3)2发生信息①中的加反应得B,B与氢气加成得C,根据C的结构及B的分子式可知B为,B发生信息②中的氧化反应得D和E,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CH3CH(OH)CH2COOH,F发生缩聚反应得PHB.
解:A与HC≡CCH(CH3)2发生信息①中的加反应得B,B与氢气加成得C,根据C的结构及B的分子式可知B为,B发生信息②中的氧化反应得D和E,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F为CH3CH(OH)CH2COOH,F发生缩聚反应得PHB.
(1)异戊二烯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1,3﹣丁二烯,故答案为:2﹣甲基﹣1,3﹣丁二烯;
(2)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3)上述转化关系中,D和E中所含官能团种类和数目相同,组成上相差2个CH2,所以D和E互为同系物,
故答案为:D和E;
(4)F生成PHB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5)E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有醛基、羧基,可以看作丁烷被﹣CHO、﹣COOH取代,正丁烷被取代时,﹣COOH取代甲基中H原子时,﹣CHO有4种位置,﹣COOH取代亚甲基中H原子时,﹣CHO有4种位置,异丁烷被取代时,﹣COOH取代甲基中H原子时,﹣CHO有3种位置,﹣COOH取代次甲基中H原子时,﹣CHO有1种位置,共12种,
故答案为:12;
(6)F除了合成PHB外,还可经过消去、酯化、加聚三步反应合成,故答案为:消去、酯化.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显著放热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除了用手触摸式竹壁感觉发热外,还设计了下列几个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将温度计与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反应放热。(下列装置中支撑及捆绑等仪器己略去)
乙方案:将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试管插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接①或②,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缓缓滴入水,看到的现象是(接①)________(接②)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
丙方案:用胶头滴管向盛放有生石灰且带支管的试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导管中盛适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放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
D.淀粉遇碘化钾溶液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
C. 常温下,庚和乙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D. 丁的最高价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8H10含苯环的烃同分异构体有3种
B.丙烯酸(CH2=CH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是同系物
C.油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称为皂化反应
D.青蒿素是抗疟疾特效药,结构如图所示,有酯基、过氧键和醚键,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可以用乙醚从植物中提取,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具有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改编题】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以下实验室中的学生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是(回答两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
请填空:
(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室1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H>0。将1.0molCH4和2.0molH2O通人反应室1(假设容积为100L),10min末有0.1molCO生成,则1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
(2)已知:CH3OCH3 (g)+3O2(g)=2CO2(g)+3H2O(g) △H=-1323 KJ/mol;
2H2(g)+O2(g)=2H2O(g) △H=-484 KJ/mol;
CO的燃烧热:283KJ/mol。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室2的可逆反应除生成二甲醚外还生成了气态水,该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本题涉及的条件均在同一条件下)
(3) 绿色电源“二甲醚-氧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写出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室3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CO(g) +2H2(g) CH3OH(g)。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
①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实验测得甲醇的物质的量和温度、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则:该正反应的△H___________0(填“<”、“>”或“=")。
②在容积均为1L的a、b、c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CO和2mol 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5min时甲醇的体积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a、b、c三容器5min时的正反应速率大小为:b>a>c
B.达到平衡时,a、b、c三容器中CO转化率为a>b>c
C.5min时,a、b、c三容器中的反应均可能达到平衡状态。
D.将容器b中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容器c中的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减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能释放出20m3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
B.“可燃冰”的分解与释放,可能会诱发海底地质灾害,加重温室效应
C.“可燃冰”将成为人类的后续能源
D.“可燃冰”是水变的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如下:
已知:
①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0.95g(60℃)、6.8g(95℃)。
②乙醚沸点34.6℃,密度0.7138,易燃烧,当空气中含量为1.83~48.0%时易发生爆炸。
③石蜡油沸点高于250℃
④苯甲醇沸点为205.3℃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图l所示装置中加入8g氢氧化钠和30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
②停止加热,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20 mL,摇动均匀,冷却至室温。然后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 mL。水层保留待用。合并三次萃取液,依次用5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10 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10 mL水洗涤,然后分液,将水层弃去,所得醚层进行实验步骤③。
③将分出的醚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无水硫酸镁,注意锥形瓶上要加塞。将锥形瓶中溶液转入图2 所示的蒸馏装置,先缓缓加热,蒸出乙醚;蒸出乙醚后必须改变加热方式、冷凝方式,继续升高温度并收集205℃~206℃的馏分得产品A。
④将实验步骤②中保留待用的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 mL浓盐酸和30 mL水的混合物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白色固体。冷却,抽滤,得到粗产品,然后提纯得产品B。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萃取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仪器名称)。
(2)步骤②中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 ,而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醚层中极少量的苯甲酸。醚层中少量的苯甲酸是从水层转移过来的,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
(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 ,锥形瓶上要加塞的原因是 ,产品A为 。
(4)步骤③中蒸馏除去乙醚的过程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蒸馏得产品A的加热方式是 。
(5)步骤④中提纯产品B时所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