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并进行相关探究.
【资料查阅】
【实验探究】
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a→→e(填操作的编号)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熄灭酒精灯,冷却
c.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HCl
d.点燃酒精灯,加热
e.停止通入HCl,然后通入N2
(3)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物质由白色变为蓝色,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 .
(4)装置D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探究反思】
反应结束后,取出CuCl产品进行实验,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的CuCl2或CuO杂质,根据资料信息分析:
①若杂质是CuCl2 , 则产生的原因是 .
②若杂质是CuO,则产生的原因是 .
【答案】
(1)球形干燥管
(2)c﹣d﹣b
(3)先逐渐变为红色,后褪色
(4)Cl2+2OH﹣=Cl﹣+ClO﹣+H2O
(5)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通入HCl的量不足
【解析】解:(1)由图及常见的仪器可知,仪器X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所以答案是:球形干燥管;(2)实验中有气体生成,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且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防止CuCl被氧化和Cu+水解所以必须要先赶走装置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后才加热,且要在HCl气流中加热制备,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应该要继续通入氮气直至装置冷切,所以操作顺序为:a﹣c﹣d﹣b﹣e,所以答案是:c﹣d﹣b;(3)B中有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产物中还有Cl2 , 所以C中石蕊试纸先逐渐变为红色,后褪色,所以答案是:石蕊试纸先逐渐变为红色,后褪色;(4)D中是Cl2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所以答案是:Cl2+2OH﹣=Cl﹣+ClO﹣+H2O;(5)①由2CuCl2 2CuCl+Cl2↑,杂质是CuCl2说明CuCl2没有反应完全,分解温度不高,所以答案是:加热时间不足或温度偏低;②杂质是氧化铜,说明CuCl被氧气氧化才产生了CuO,说明装置中有氧气,可能是没有在HCl的氛围中加热或者未等试管冷却就停止通入HCl气体,所以答案是:通入HCl的量不足.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试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如图1如下:
(1)反应I:C(s)+H2O(g)CO(g)+H2(g)△H=+135kJmol﹣1 , 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
(2)反应II:CO(g)+H2O(g)CO2(g)+H2(g)△H=﹣41kJmol﹣1 . 如图2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
②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填“T1”“T2”或“T3”).
(3)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已知:
CO(g)+H2O(g)CO2(g)+H2(g)△H1=﹣41kJmol﹣1
2H2(g)+O2(g)2H2O(g)△H2=﹣484kJmol﹣1
CH4(g)+2O2(g)CO2(g)+2H2O(g)△H3=﹣802kJmol﹣1
反应IV:CO(g)+3H2(g)CH4(g)+H2O(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情况.请分析以下一组有现象变化的化学反应.
实验 | 试剂及操作 | 现象 | |
试管 | 滴管 | ||
| 饱和Na2SlO3溶液(含2滴酚酞) | 先滴加1.0mL0.5molL﹣1NaOH溶液:再滴加1.5mL1.0molL﹣1H2SO4溶液 | Ⅰ.红色溶液中出现胶状沉淀 |
0.1molL﹣1AlCl3溶液 | Ⅱ.加碱时 ;加酸时产生白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直至消失 | ||
0.1molL﹣1Fe(NO3)2溶液 | Ⅲ.加碱时 ;加酸后溶液变为黄色 | ||
新制饱和氯水 | Ⅳ.加碱时溶液变为无色;加酸后无色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中出现胶状沉淀的原因: .
(2)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 , 此现象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I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 .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V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 .
(5)滴加试剂顺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的现象和发生的反应,请继续分析以下实验.
实验 | 试剂及操作 | 现象 | |
试管 | 滴管 | ||
| 0.1 molL﹣1 Fe(NO3)2溶液 | 先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 | V.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后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
①探究加酸时Fe(NO3)2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
向1.0mL 0.1molL﹣1Fe(NO3)2溶液中 , 溶液立即变红,说明溶液中含Fe3+ , 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②推测溶液中产生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
a.酸性条件下,0.1molL﹣1 Fe(NO3)2溶液中的Fe2+被NO3﹣氧化;
b.(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8N
B.次氯酸的电子式:
C.PCl5分子的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闻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①[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
②在[Ni(NH3)6]SO4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 , 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 .
③氨的沸点(填“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氨是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 958kJmol﹣1、INi=1 753kJmol﹣1 , ICu>INi的原因是 .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 .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3 , 晶胞参数a=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完成下表所列的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试剂X | 试剂Y |
A | 验证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制得的乙烯的性质 | NaOH溶液 | Br2水 |
B | 检验FeSO4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由SO3和SO2 | BaCl2溶液 | 品红溶液 |
C | 验证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乙炔的性质 | CuSO4溶液 | KMnO4溶液 |
D | 验证氧化性:Cl2>Br2>I2 | NaBr溶液 | KI溶液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98K时,在20.0mL 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④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