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将SO2和Cl2按等物质的量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很快褪色
C.NO2与H2O反应的过程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常用化学计量--物质的量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 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分子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1 mol Ne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2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1有机化学基础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炔和苯均为不饱和烃,都只能发生加成反应
B.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C.油脂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或CuSO4溶液均可使蛋白质盐析而分离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化合物A、B、M、N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与B,M与N的元素组成相同,A与B在常温下均呈液态。D为固体单质,与X的浓溶液在常温下作用无明显现象,加热时有大量气体产生。(相关转化中所有反应物与生成物均已标出)
(1)若D与E溶液能够发生化合反应。且溶液在反应前后颜色有变化。
①A的电子式为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M与E溶液可发生反应生成X,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D为常见的红色金属单质。用情性电极电解100 mL 0.05 moL·L-1E溶液,导线中通过0.08 mol电子,阳极析出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mL(标准状况),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所得溶液pH=________。
(3)若D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黑色固体单质。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下列几种试剂:
a.无水CuSO4 b.品红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澄清石灰水 e.饱和NaOH溶液
为了检验(3)中D与X生成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某学生用上述试剂(或部分试剂)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下列试剂使用顺序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abebd B.adebC.abcbd D.a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冲刺非选择题增分专练 综合实验设计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
(1)提出假设
实验Ⅰ: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________;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Ⅱ | 将实验 Ⅰ 中收 集到的气体点燃 | 能安静燃烧、产 生淡蓝色火焰 | 气体成分为 __①__ |
实验Ⅲ | 取实验 Ⅰ 中的白 色不溶物,洗涤, 加入足量__②__ | __③__ |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
实验Ⅳ | 取实验 Ⅰ 中的澄 清液,向其中加入 少量CaCl2稀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存在__④__ |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Ⅰ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8.8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冲刺非选择题增分专练 有机推断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某吸水材料与聚酯纤维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①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2。
②RCOOR′+R″OHRCOOR″+R′OH(R、R′、R″代表烃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①乙酸与化合物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G→聚酯纤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的名称是___________。
(6)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___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1 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 mol CO2。
(7)写出由合成
的流程图(注明反应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冲刺非选择题增分专练 图像、图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其中溶液的pH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
(1)为了准确绘制上图,在滴定开始时和________,滴液速度可以稍快一点,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可大些;当接近________时,滴液速度应该慢一些,尽量每滴一滴就测试一次。
(2)在图中A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C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D区域为________________。
(3)用0.1 032 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消耗0.1 032 mol·L-1的盐酸溶液的体积/mL |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
1 | 28.84 | 25.00 |
2 | 27.83 | 25.00 |
3 | 27.85 | 25.00 |
则待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1。在上述滴定过程中,若滴定前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
(4)下列关于上述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未知浓度的烧碱溶液
B.滴定管和锥形瓶都必须用待盛放液润洗
C.滴定中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D.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可用量简量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所述事实与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
A.能说明氧化性H2O2>Fe3+:2Fe2++H2O2+2H+2Fe3++2H2O
B.能说明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NH3+H3O+N
+H2O
C.能说明盐酸是强酸:2HCl+CaCO3CaCl2+CO2↑+H2O
D.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CH3COO-+H2OCH3COOH+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