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
B | 用铂丝蘸取溶液Y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溶液Y中含Na+,不含K+ |
C |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 出现白色沉淀 |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
D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D
解析试题分析:A、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硫酸钡,但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如果溶液中含有SO32-,也可以被氧化生成SO42-,所以A不正确;B、用铂丝蘸取溶液Y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含有钠离子。但由于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因此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B不正确;C、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则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弱,C不正确;D、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析出碳酸氢钠固体,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有机层和水层 |
B.用图2所示装置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
C.用图3所示装置用水来吸收HCl |
D.用图4所示装置收集并检验氨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A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C |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
D |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 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 | 将硫酸铜溶液直接蒸干得到胆矾 | 说明2NO2(g) N2O4(g) △H<0 | 实验室制备Fe(OH)2 |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 非金属性:S>C |
B |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 |
D | 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先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 Ksp(Ag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
B.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晶体主要以内盐形式存在,调节溶液的pH可改变它的溶解度 |
C.在苯酚和乙醇性质比较实验中,将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苯酚置于试管中,再投入金属钠,从而可以比较出羟基氢的活泼性 |
D.抽滤完毕,直接用玻璃棒刮下布氏漏斗中滤纸上的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Ba(OH)2 KSCN NaCl Mg(NO3)2 (FeCl3溶液) |
B.NaNO3 NaHCO3 (NH4)2SO3 Na2SiO3 (H2SO4溶液) |
C.NH4Br K2CO3 NaI CaCl2 (AgNO3溶液) |
D.(NH4)3PO4 NaBr CuSO4 AlCl3 (K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所用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 |
B.用如图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
D.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乙醇中的苯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