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03152  203160  203166  203170  203176  203178  203182  203188  203190  203196  203202  203206  203208  203212  203218  203220  203226  203230  203232  203236  203238  203242  203244  203246  203247  203248  203250  203251  203252  203254  203256  203260  203262  203266  203268  203272  203278  203280  203286  203290  203292  203296  203302  203308  203310  203316  203320  203322  203328  203332  203338  203346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硫酸铁溶液与铜粉反应,又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以检验Fe3+是否有剩余,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实验1

i.加入Cu粉后充分振荡,溶液逐渐变蓝; ii.取少量i中清液于试管中,滴加2

0.2mol/L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但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1)写出实验1中第i步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甲同学猜想第ii步出现的异常现象是由于溶液中的Cu2+干扰了检验Fe3+的现象。查阅相关资料如下

2Cu2++4SCN- 2CuSCN↓(白色)+(SCN)2(黄色)

②硫氰[(SCN)2]:是一种拟卤素,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其氧化性介于Br2I2之间。

该同学又通过如下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实验2

溶液呈绿色,一段时间后后开始出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变为黄色

实验3

无色溶液立即变红,同时生成白色沉淀。

2)经检测,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pH值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23的实验现象,甲同学推断实验3中溶液变红是由于Fe2+(SCN)2氧化,写出溶液变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将实验2中的浊液进一步处理,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能性。

补充实验4的目的是排除了溶液存在Cu2+的可能,对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同时认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此条件下,Cu2+也能氧化Fe2+,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

5)为排除干扰,小组同学重新设计如下装置。

A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CuFe3+发生了反应,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验证Fe3+是否参与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根据相应的图象(图象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t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从加入反应物开始,物质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D为固体或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气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废气中NO是主要成分之一。

1)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其反应机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解吸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FeSO4-Na2SO3复合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NO,该方法利用Fe2+易与NO发生络合反应的特性,原理如下NO+FeSO4Fe(NO)SO4

①如图是一段时间内不同吸收剂对NO脱除率对比,加入Na2SO3溶液后,吸收效率增强,除了Na2SO3也能吸收部分NO外,还能防氧化从而增大Fe2+的含量,写出此原理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模拟实验表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NO的脱除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无隔膜法电解食盐水脱氮可将氮氧化物转化成NO3-,原理如图

①无隔膜条件下电解食盐水后溶液呈弱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N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下图所示,脱NO过程中控制溶液pH______________范围内更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NaHC2O4溶液呈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V(NaOH) = 0时,c(H) >1×107mol/L

B.V(NaOH)<10 mL时,可能存在c(Na) = 2c(C2O42-)+c(HC2O4- )

C.V(NaOH) = 10 mL时,溶液的pH9,则10-9= 10-5-2c(H2C2O4)-c(HC2O4-)

D.V(NaOH)>10 mL时,可能存在c(OH- )>c(Na)>c(C2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碱性联氨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较高和无污染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N2H44e4HN2

B.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

C.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

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不考虑电解质溶液的体积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H2O(l)=2H2(g)+O2(g) △H=+571.0 kJ/mol。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

过程I2Fe3O4(s)=6FeO(s)+O2(g) △H=+313.2 kJ/mol

过程I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每消耗232gFe3O4转移2mol电子:

B.过程II热化学方程式为:3FeO(s)+H2O(l)=H2(g)+Fe3O4(s) △H=+128.9 kJ/mol

C.过程III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D.过程I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2X(g)Y(s)Z(g)W(g),若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Y0.3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00℃,此时测得X0.1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分析,地球原始大气中的COS(羰基硫)对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的反应有催化作用,对生命起源起到重要作用。

1)写出COS的电子式________CO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会偏向____原子,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已知 COSg)+ H2OgH2Sg)+ CO2g)  ΔH1 = - 34kJ/mol

COg)+ H2OgH2g)+ CO2g)  ΔH2 = - 41kJ/mol

写出H2SCO反应生成 COS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100℃ 时将COH2S按物质的量比为 1:1 充入反应器中,达平衡后CO的转化率α = 33.3%,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

3)在充有催化剂的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设起始充入的 nCO):nH2S)=m,相同时间内测得H2S转化率与m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m1________m2。(填“ > ”、“ < ”或“ = ”)

②温度高于 T0时,H2S 转化率减小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_

A 反应停止了

B 反应的 ΔH 变大

C 反应达到平衡

D 催化剂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所示,H+O2NO3等共存物会影响修复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③④均为还原反应

B.1mol三氯乙烯完全脱Cl时,电子转移为3mol

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10H++8e=NH4++3H2O

D.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温度为T时,向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A(g)+B(g)C(s)+xD(g) △H0,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10minB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B)=0.15 mol·L1·min1

B.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2

C.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容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至15min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