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呈现出紫色
B. 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
C.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 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因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低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研究淹水时KNO3 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 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需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请回答:
(1)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分析图中A、B、C 三点,可知_____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 对甜樱桃根需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作用。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合作用减弱;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厌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 释放速率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______(能/不能)请结合方程式分析说明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
(4)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 分组 | 红粒管 | 白粒管 | 对照管 | |||
① | 加样 | 0.5mL提取液 | 0.5mL提取液 | C | |||
② | 加缓冲剂(mL) | 1 | 1 | 1 | |||
③ | 加淀粉溶液 | 1 | 1 | 1 | |||
④ |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 | ||||||
显示结果 | +++ | + |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a.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
b.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 .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管粒颜色显著白管粒(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①A中肯定含有C、H、O、N、S等元素
②组成人体的B约有20种
③环形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④蛋白质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⑤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是( )
A.1:6
B.1:3
C.1:2
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一个反射弧的局部,电流计的两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后,电流计指针先左偏再右偏,最后恢复原状,则下列图示不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荔枝素有“果中之王”的美称,但不耐贮藏。如果在较密闭的容器中贮藏,适当提高CO2含量或降低O2含量,能延长贮藏时间,这主要是由于 ( )
A.抑制了有氧呼吸 B.促进了有氧呼吸
C.抑制了无氧呼吸 D.促进了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