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1)

注:○为S型菌落,●为R型菌落

①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

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

(2)如图2为课堂上某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

①正确的侵染过程是(用字母和箭头表

示)

②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

③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答案】(1)②1、2、3组 ③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④DNA热稳定性较高

(2)①(a→)d→e→b→f→c(→a)

②使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解析】

试题分析:(1)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2、3组,第4组是实验组培养皿中出现S型菌落和S型菌落.

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④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DNA对热稳定性较高,蛋白质变性60﹣80℃,而DNA是80℃以上才会变性.

(2)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为(a→)d→e→b→f→c(→a).

②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③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故答案为:(1)②1、2、3组 ③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④DNA热稳定性较高

(2)①(a→)d→e→b→f→c(→a)

②使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于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B.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C.b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幼苗部位的细胞体积大

D.如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填字母).

(2)在物质f的作用下, (填字母)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发生免疫效应.为获得d细胞中合成、分泌物质Y有关的细胞器,一般采用 的方法.

(3)图中的 (填字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的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 发生了基因突变 B. 发生了交叉互换

C.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含有核糖,酶均不含核糖

B.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但只有酶具有专一性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D.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

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

各种生物体的核酸都相同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时所绘制出的曲线图(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总数/总细胞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一组作为对照实验

B.镜检计数时应统计总细胞数和分裂期的细胞数

C.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起促进作用的最适重铬酸钾浓度为25.0 mg/L

D.重铬酸钾溶液对根尖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仅与其浓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控制粒色的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玉米抗病特性的基因(B/b)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5号染色体)上;纯种黄粒抗病植株和纯种紫粒不抗病植株杂交所得F1表现为黄粒抗病.请分析回答:

(1)要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需要测定 条染色体.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这两对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在F2中,黄粒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紫粒抗病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紫粒抗病植株自由交配所得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3)现有基因型为BBb的三体玉米植株,能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4种配子,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BB、Bb)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则三体抗病玉米植株(BBb)自交的子代中不抗病植株所占比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

A潜在价值 B间接价值

C生态价值 D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