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人的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和上述生理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

A.细胞膜B.细胞骨架C.溶酶体D.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根据分析,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所以与变形虫能吞噬并消化草履虫,人的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回答

(1)DNA独特的_______________结构为过程①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原则保证了该过程的准确进行。

(2)过程②需要__________酶的催化,以________为原料。

(3)过程③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多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在同一个mRNA分子上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过程③的产物从核糖体上脱离后,还需要经过盘曲折叠成_____________,才能发挥相应的生物效应。

(4)图中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永久装片时,已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群,为了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成熟区细胞,他该先进行的操作是()

A. 调节光圈B. 转到转换器

C. 将成熟区移至视野中央D. 调节细准焦螺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提高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者做了相关实验,并绘出如下三幅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条件下,图1中 的②上进行的生理过程产 生的物质有________,空气中CO2浓度变化时首先会影响图1的[ ]________中化学反应的速率。([ ]中填数字序号)

(2)图2中的曲线表示在CO2充足的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 温度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可知,在光照强度为4 klx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由此实验结果可推测出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______ ℃之间。

(3)图3表示该植物夜间在O2浓度分别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假定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在O2浓度为d时细胞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当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________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B. 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 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 O2 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 B

B. 乙图中的 D 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C. 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 A 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 B 所处的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若将某种细菌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如下图),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有

A. 1B. 2C. 3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