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药物X能有效增加白细胞数量,但会使血液中AST(天门冬氢酸氨基转移酶) 浓度偏高.为了验证药物x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实验动物1组(5只)、药物x溶液(用10%葡萄糖溶液配制而成)、10%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要求与说明:实验动物不分组,测白细胞数量和AST浓度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请回答:

1)实验思路: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所检测的3次结果):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动物不分组的主要原因是__

A.数量偏少 B.个体差异大 C.数量为奇数

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利用原有实验动物在__后进行重复实验.

【答案】①取实验动物一只,培养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液,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统计白细胞数量和AST浓度,并统计记录;

②注射适量的10%葡萄糖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液,测定实验动物的白细胞数目和AST浓度并记录;

③注射适量且等量的药物X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釆集血液,测定实验动物的白细胞数目和AST浓度并记录. B 白细胞数目和AST浓度

【解析】

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1)验证药物X的作用,应对小鼠进行注射药物X和不注射X的对照实验,需注意药物是用葡萄糖溶液配制的,所以为了排除葡萄糖的影响,还要增加葡萄糖对照组,检测注射前后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AST浓度。注射浓度等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2)设计柱形图时,需要注意横坐标是表示三次实验,纵坐标应为两个,一是白细胞数量,二是AST浓度。

3)①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相互对照的实验方法。②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利用原有实验动物在白细胞、AST浓度恢复正常后进行重复试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致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引起该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过强,因此属于过敏反应

B. 浆细胞特异性识别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产生该抗体

C.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

D. 该突触中不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学家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1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活菌2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

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

C.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

D.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1和活菌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单位:kJ/m2a),图中字母代表各种生物类型。据图回答: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字母_____________代表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型动物群。

2)图中尚未用箭头标出的是各类型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系统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导致E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但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野外调查D的种群密度时,某同学将初次捕获的50个个体用记号笔标记后放回,半年后进行了重捕,该同学由此计算出的种群估算数值很可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总是。

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1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2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变小。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200

0

50

160

100

200

180

0

170

270

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你认识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合理即可)。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具有顶端优势的杜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打顶、顶芽涂抹三碘苯甲酸(能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第5天后处理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打顶可降低侧芽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促进侧芽萌发

B. 侧芽的萌发与生长需要杜鹃兰持续降低内源生长素的含量

C. 三碘苯甲酸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功能

D. IAA/CTK的值变小有利于侧芽萌发,侧芽快速生长时该比值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B.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 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査结果绘制的垂体性侏(用Aa表示)的家系图,调查中还发现仅4号患有红绿色盲(用Bb表示)。若9号和10号近亲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正常女 正常男 患垂体性侏儒女

A.3/4B.3/8C.5/12D.7/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同的变量设置可用于验证酶的不同特性,相关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特性验证实验对应的组合选择或变量设置中,错误的是(

A. 酶的催化性:12号对照B. 酶的专一性:123号对照

C. 酶的高效性:456号对照D. 温度影响酶活性:5号逐渐变温前后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