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A.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 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C. 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D. 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载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类型为 , 判断依据是。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 , 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的方法是。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kg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1.6×104kJ,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 , 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中的含碳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D.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步骤不恰当的是
A. 应使干酵母与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
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方法
C. 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D. 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液注入CaCl2溶液中,会观察到CaCl2溶液有凝胶珠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X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X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类核苷酸比例增加
B.X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一旦形成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
C.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
D.若形成的多肽中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个数分别为1和0,则甲硫氨酸处于图中 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错误之处:;
(2)1表示(用文字表示),5表示;6表示;
(3)DNA分子中1与A是通过连接成碱基对;
(4)图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个;
(5)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交替连接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区开展一系列有关生态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某地群落的进行深入调查,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年.
(2)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甲 | 10.0 | 9.2 | 8 | 6.8 | 5.5 |
乙 | 3.0 | 2.1 | 1.1 | 0.3 | 0.1 |
丙 | 0.3 | 0.6 | 1.1 | 1.5 | 2.3 |
丁 | 3.0 | 2.0 | 0.4 | 0 | 0 |
如果植物甲~丁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3)为改变该地区大量的“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现象,近期该地区政府推动“二孩政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比率的失衡一定会降低出生率
B.平均生理年龄的提高使人口的存活曲线由“凸形”向“对角线形”趋近
C.随着“421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D.“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
(4)若将动物性(草食)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不同温度情况下,某种植物的叶片重量的变化情况(假设重量变化均来自有机物的增减),实验流程及结果如下(单位:mg)。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叶片重量(M) 叶片重量(M﹣a) 叶片重量(M+b)
a、b的值/温度 | 26℃ | 27℃ | 28℃ | 29℃ |
a | 1 | 2 | 3 | 4 |
b | 3 | 3 | 2 | 1 |
(1)实验的第二阶段的自变量是 .
(2)实验中a数值表示的是 .
(3)比较叶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增重情况可知,26℃条件下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7℃条件下.
(4)实验过程中29℃条件下叶片有机物的实际合成量是mg.在此条件下,该植物体(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