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表为科研人员配制某种培养基的配方,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蛋白陈
10 g
乳糖
5 g
蔗糖
5 g
K2HPO4
2 g
伊红
0.4 g
美蓝
0.065 g
蒸馏水
1000 mL
将培养基pH调至7.2



  1. A.
    该培养基pH为7.2,适宜细菌生长
  2. B.
    可以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属于选择培养基
  3. C.
    培养基配方中,乳糖和蔗糖可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
  4. D.
    该培养基虽未添加生长因子,但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因为蛋白胨可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
B
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5-7.5,该培养基适宜细菌生长。该培养基添加了伊红与美蓝,可鉴别大肠杆菌,为鉴别培养基。乳糖和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还可提供生长因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江苏省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十)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6分)下图是动物细胞工程过程中相关的技术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操作一中,为了使细胞彼此分离,通常是先用剪刀剪碎组织,再用消化法将细胞分开,消化法用的消化酶是胰蛋白质酶,或胶原酶。研究表明胶原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消化时的机制有差异,下表为两种酶活性的比较表。

项目
胰蛋白酶
胶原酶
消化特性
适用于消化软组织
适用于消化纤维多的组织
用量
0.01%~0.5%
0.1~0.3 mg/ml
消化时间
0.5~2小时
1~12小时
pH
8~9
6.5~7.0
作用强度
强烈
缓和
细胞影响
时间过长时有影响
时间长时无大影响
动物血清
有抑制作用
无抑制作用
Ca2和Mg2
有抑制作用
无抑制作用
 据表中信息可知胰蛋白质酶作用时间需限制在0.5~2小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控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时间,常用消化临界时向溶液中直接加入________即可使酶灭活而终止消化。操作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动物细胞培养液配制好后,通常还要先抽取少许放入培养瓶中,置于37℃、CO2培养箱中24小时后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要对细胞进行计数,计数的细胞数应为活细胞数。某同学在细胞培养的一次测定中,首先振荡摇匀培养液并立即吸细胞悬液少数向一试管中滴入细胞悬液9滴,再滴入台盼蓝(活细胞染液)1滴,混匀。再从试管中取混合液向计数板边缘轻轻滴1~2滴已染色的细胞悬液,使之充满计数板和盖玻片之间间隙,经测定计数室每小格中活细胞数平均为3个,则原每毫升培养液中含有的活细胞数应为________个。
(4)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某一种抗原刺激机体后,在鼠体内可发现有多种效应B细胞都可产生针对于该特定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混合在一起即为多克隆抗体。试从抗原结构的角度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模拟考试(十)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下图是动物细胞工程过程中相关的技术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操作一中,为了使细胞彼此分离,通常是先用剪刀剪碎组织,再用消化法将细胞分开,消化法用的消化酶是胰蛋白质酶,或胶原酶。研究表明胶原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消化时的机制有差异,下表为两种酶活性的比较表。

项目

胰蛋白酶

胶原酶

消化特性

适用于消化软组织

适用于消化纤维多的组织

用量

0.01%~0.5%

0.1~0.3 mg/ml

消化时间

0.5~2小时

1~12小时

pH

8~9

6.5~7.0

作用强度

强烈

缓和

细胞影响

时间过长时有影响

时间长时无大影响

动物血清

有抑制作用

无抑制作用

Ca2和Mg2

有抑制作用

无抑制作用

 据表中信息可知胰蛋白质酶作用时间需限制在0.5~2小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控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时间,常用消化临界时向溶液中直接加入________即可使酶灭活而终止消化。操作一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动物细胞培养液配制好后,通常还要先抽取少许放入培养瓶中,置于37℃、CO2培养箱中24小时后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要对细胞进行计数,计数的细胞数应为活细胞数。某同学在细胞培养的一次测定中,首先振荡摇匀培养液并立即吸细胞悬液少数向一试管中滴入细胞悬液9滴,再滴入台盼蓝(活细胞染液)1滴,混匀。再从试管中取混合液向计数板边缘轻轻滴1~2滴已染色的细胞悬液,使之充满计数板和盖玻片之间间隙,经测定计数室每小格中活细胞数平均为3个,则原每毫升培养液中含有的活细胞数应为________个。

(4)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某一种抗原刺激机体后,在鼠体内可发现有多种效应B细胞都可产生针对于该特定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混合在一起即为多克隆抗体。试从抗原结构的角度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 (9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下表是植物细胞分裂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历程。请据此作答。   

历程

时间

科学家

科学事实

1954年

斯库格等

一定条件下腺嘌呤能促进细胞分裂

1955年

米勒等

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的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能诱导细胞分裂。

1956年

斯库格等

用新提取的鲱鱼精细胞DNA,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但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却能促进细胞分裂。从处理物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

1963年

莱撒姆

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类似于“激动素”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命名为“玉米素”,其生理活性高于“激动素”。

(1)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激动素”____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从②和③分析,“激动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物质)。请写出对此加以验证的简要实验思路:将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观察结果。(2分)

(4)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细胞分裂素与____________(激素)存在拮抗作用。

(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整细胞分裂素与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

Ⅱ.(9分)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程序是:①配制溶液;②______________;③制备样品处理液;④___________。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2)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 (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

①酶的固定化技术的应用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④研究人员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而是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根据介绍,科研人员所采用的固定化技术可用下图中的______ 表示。

     

(3)上右图为某同学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小麦酯酶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不包括_________

A.海藻酸钠浓度过高            

B.酵母细胞已经死亡

C.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

D.注射器距离CaCl2溶液液面太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