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C. 神经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兴奋或抑制,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的根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又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 ______ 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______ 的微量 ______ .
(2)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因变量是 ______ .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______ 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3)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茎的远地侧的是 ______ 、根近地侧的是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面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代表________________,F代表4种________________,G代表_______________。
(2)1个A中有_______ 或 ________个C。
(3)D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构成B的氨基酸大约有___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_(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_会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
B. 分子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900个
C. 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的毎个细胞中都能表达
D.控制白眼和朱红跟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模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它遵循的是系统学中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这种原理的突出特点是
A. 优化结构,改善系统的功能B. 重视调整系统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C. 为农作物和牲畜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D. 设计成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