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不可能为(如图所示,只考虑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颗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
A. 1:1 B. 1:2 C. 2:1 D. 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保了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请回答:
甲图是果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图是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丙图是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
(1)甲图中A表示________分裂过程,B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C表示_________分裂过程
(2)甲图中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DNA=1∶1所对应图中标注数字为______________
(3)乙图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甲图中所示_______(填图中标注数字)时期
(4)乙图所示的细胞直接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所代表的果蝇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乙和丙图示可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丙与基因型为XdXd 的雌性交配,子代雌性果蝇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 防止环境污染
C. 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含18O的氧气作为原料对小鼠进行有氧呼吸的相关实验,可以在下列哪些物质中检测到放射性:
①氧 ②水 ③二氧化碳 ④葡萄糖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B. 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 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应出现在T5时且数值保持不变
D. 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回答:
Ⅰ.科研人员为探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处理方式 | 检测结果 |
实验组 |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
对照组 | 肺癌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
(1)实验中对实验材料小鼠的要求是同(一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细胞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对该实验进行相关分析,可获得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
Ⅱ.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
(3)请简要分析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患者的直接死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是图二中I-1或I-2的基因位置图。图二是某家庭系谱图,其中甲病由A、a控制,乙病由B、b控制,两种遗传病有一种是伴性遗传。其中女性两病兼患时,在胚胎发育早期致死。请回答以下问题:
(1)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可以确定图一是 ___的基因组成图。
(2)理论上Ⅱ-5与Ⅱ-6所生子代男女比例是____,女儿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其遵循____定律。
(3)若Ⅲ-10与Ⅲ-13婚配,所生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据此不可以确定的是
A. 该孩子的性别
B. 这对夫妇生育另一个孩子的基因型
C. 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
D. 这对夫妇再生患病孩子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