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已知函数.

(1)当时,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且.

①求的取值范围;

②求证:.

【答案】(1) (2),②见解析

【解析】分析:(1)求出,它是切线的斜率,利用点斜式写出切线方程.

(2)根据有两个极值点等价于有两个不同的根,利用判断式大于零得到的取值范围.要证明,需证明,但,故只要证明 上恒成立,可令 ,通过导数讨论其单调性即可.

详解:(1)当时,,则

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即

(2)①函数的定义域为,且

因为函数有两个极值点,所以有两个不同的正实根

有两个不同的正实根

的取值范围是.

②由题意,的两根为,由韦达定理,

其中

于是

,则上恒成立,

即函数上为减函数,

又因为,所以,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某机构调查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设平均每人每天做作业时间为X(单位:分钟),按时间分下列四种情况统计:①0~30分钟;②30~60分钟;③60~90分钟;④90分钟以上,有1000名小学生参加了此项调查,如图是此次调查中某一项的程序框图,其输出的结果是600,则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在0~60分钟内的学生的频率是( )

A. 0.20B. 0.80C. 0.60D. 0.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也为抛物线的焦点.(1)若为椭圆上两点,且线段的中点为,求直线的斜率;

(2)若过椭圆的右焦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椭圆于,设线段的长分别为,证明是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己知⊙O:x2+y2=6,P为⊙O上动点,过P作PM⊥x轴于M,N为PM上一点,且 . (Ⅰ)求点N的轨迹C的方程;
(Ⅱ)若A(2,1),B(3,0),过B的直线与曲线C相交于D、E两点,则kAD+kAE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校高二年级共2000名学生,其中男生1200人.为调查学生们的手机使用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0位学生每周平均使用手机上网时间的样本数据(单位:小时).根据这100个数据,得到学生每周平均使用手机上网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分别为.

(1)应收集男生、女生样本数据各多少人?

(2)估计我校高二年级学生每周平均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的概率.

(3)将平均每周使用手机上网时间在内定义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在内定义为“短时间使用手机”.在样本数据中,有25名学生不近视.请完成下列2×2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9.5%的把握认为“学生每周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与近视程度有关”.

近视

不近视

合计

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

短时间使用手机上网

15

合计

25

附:

0.100

0.050

0.010

0.005

2.706

3.841

6.635

7.87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市为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面向全市征召义务宣传志愿者.现从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100名按年龄(单位:岁)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若从第3,4,5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名志愿者参加广场的宣传活动,应从第3,4,5组各抽取多少名志愿者?

(2)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志愿者样本的平均数;

(3)在(1)的条件下,该市决定在这6名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名志愿者介绍宣传经验,求第4组至少有一名志愿者被抽中的概率.(参考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ABC的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如图所示,截面为A1B1C1 , ∠BAC=90°,A1A⊥平面ABC,A1A= ,AB= ,AC=2,A1C1=1, = . (Ⅰ)证明:BC⊥平面A1AD
(Ⅱ)求二面角A﹣CC1﹣B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n}中, S2=16,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有一直角墙角,两边的长度足够长,若P处有一棵树与两墙的距离分别是4m和am(0<a<12),不考虑树的粗细.现用16m长的篱笆,借助墙角围成一个矩形花圃ABCD.设此矩形花圃的最大面积为u,若将这棵树围在矩形花圃内,则函数u=f(a)(单位m2)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