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已知⊙O:x2+y2=1和点M(4,2).
(Ⅰ)过点M向⊙O引切线l,求直线l的方程;
(Ⅱ)求以点M为圆心,且被直线y=2x﹣1截得的弦长为4的⊙M的方程;
(Ⅲ)设P为(Ⅱ)中⊙M上任一点,过点P向⊙O引切线,切点为Q.试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一定点R,使得 为定值?若存在,请举出一例,并指出相应的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Ⅰ)由⊙O:x2+y2=1得到圆心O(0,0)半径r=1,
设切线l方程为y﹣2=k(x﹣4),
易得 ,解得
∴切线l方程为
(Ⅱ)圆心M到直线y=2x﹣1的距离d= =
设圆的半径为r,则
∴⊙M的方程为(x﹣4)2+(y﹣2)2=9;
(Ⅲ)假设存在这样的点R(a,b),点P的坐标为(x,y),相应的定值为λ,
根据题意可得

即x2+y2﹣1=λ2(x2+y2﹣2ax﹣2by+a2+b2)(*),
又点P在圆上∴(x﹣4)2+(y﹣2)2=9,
即x2+y2=8x+4y﹣11,代入(*)式得:
8x+4y﹣12=λ2[(8﹣2a)x+(4﹣2b)y+(a2+b2﹣11)],
若系数对应相等,则等式恒成立,∴
解得
∴可以找到这样的定点R,使得 为定值.
如点R的坐标为(2,1)时,比值为 ;点R的坐标为 时,比值为
【解析】(Ⅰ)找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设切线方程的斜率为k,由M的坐标和k写出切线l的方程,然后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d让d等于半径r得到关于k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k的值,写出直线l的方程即可;(Ⅱ)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M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圆M的半径,根据圆心和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即可;(Ⅲ)假设存在这样的R点,设出R的坐标,并设出P的坐标,根据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得到三角形OPQ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PQ的长,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PR的长,设PQ与PR之比等于λ,把PQ和PR的式子代入后两边平方化简得到一个关系式记作(*),又因为P在⊙M上,所以把P的坐标当然到⊙M的方程中,化简后代入到(*)中,根据多项式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即可求出R的坐标和λ的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方政府准备在一块面积足够大的荒地上建一如图所示的一个矩形综合性休闲广场,其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其中场地四周(阴影部分)为通道,通道宽度均为2米,中间的三个矩形区域将铺设塑胶地面作为运动场地(其中两个小场地形状相同),塑胶运动场地占地面积为S平方米.
(1)分别写出用x表示y和S的函数关系式(写出函数定义域);
(2)怎样设计能使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数列满足为等比数列,且

1)求

2)设,记数列的前项和为

①求

②求正整数 k,使得对任意均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三棱柱中,侧面为菱形且, , 分别为的中点, , ,

(Ⅰ)证明:直线∥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点(x,y)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直线l的方程为(a+1)x+y+2﹣a=0(a∈R)
(1)若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是
(2)若直线l不经过第二象限,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微信运动”已成为当下热门的健身方式,小王的微信朋友圈内也有大量好友参与了“微信运动”,他随机选取了其中的40人(男、女各20人),记录了他们某一天的走路步数,并将数据整理如下:

(1)若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式,试估计小王的所有微信好友中每日走路步数超过5000步的概率;

(2)已知某人一天的走路步数超过8000步被系统评定“积极型”,否则为“懈怠型”,根据题意完成下面的列联表,并据此判断能否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评定类型”与“性别”有关?

附:

0.10

0.05

0.025

0.010

2.706

3.841

5.024

6.6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倍,为侧棱上的点.

1)求证:

2)若平面,求二面角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f(n)=1+ + +…+ .经计算得f(4)>2,f(8)> ,f(16)>3,f(32)>
(1)由上面数据,试猜想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