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BAD=60°,且AB=a的菱形,ADD′′A1和CD D′C1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AD,CD折起,使D′′与D′重合于点D1.设直线l过点B且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D1位于平面ABCD同侧(图2).
(Ⅰ) 设二面角E-AC-D1的大小为θ,若
π
4
≤θ≤
π
3
,求线段BE长的取值范围;
(Ⅱ)在线段D1E上存在点P,使平面PA1C1∥平面EAC,求
D1P
PE
与BE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证明:当0<BE<a时,恒有
D1P
PE
<1.
分析:(I)设菱形ABCD的中心为O,以O为原点,对角线AC,BD所在直线分别为x,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E=t,分别求出平面D1AC的法向量与平面EAC的法向量,代入向量夹角公式,并根据
π
4
≤θ≤
π
3
,构造关于t的不等式,即可求出线段BE长的取值范围;
(Ⅱ)设
D1P
PE
,分别求出平面PA1C1和平面EAC的法向量,并根据平面PA1C1∥平面EAC得到λ,a,t的关系式,结合0<BE<a,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设菱形ABCD的中心为O,以O为原点,对角线AC,BD所在直线分别为x,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设BE=t(t>0).
(Ⅰ)A(
3
2
a,0,0),C(-
3
2
a,0,0),D1(0,-
a
2
,a),E(0,
a
2
,t)
AD1
=(-
3
2
a,-
a
2
,a),
AC
=(-
3
a,0,0)

设平面D1AC的法向量为
n1
=(x1y1,1)
,则
n1
AD1
=0
n1
AC
=0
?
-
3
2
ax1-
a
2
y1+a=0
-
3
ax1=0
?
x1=0
y1=2

n1
=(0,2,1)
.(3分)
AE
=(-
3
2
a,
a
2
,t)

设平面EAC的法向量为
n2
=(x2y2,-1)

n2
AE
=0
n2
AC
=0
?
-
3
2
ax2+
a
2
y2-t=0
-
3
ax2=0
?
x2=0
y2=
2t
a
n2
=(0,
2t
a
,-1)
.(4分)
设二面角E-AC-D1的大小为θ,则cosθ=
n1
n2
|
n1
||
n2
|
=
4t-a
20t2+5a2
,(6分)
∵cosθ∈[
1
2
2
2
]
,∴
1
2
|
4t-a
20t2+5a2
|
2
2

解得
8+5
3
22
a
≤t≤
3a
2
.所以BE的取值范围是[
8+5
3
22
a
3a
2
].(8分)
(Ⅱ)设
D1P
PE
,则P(0,
a
2
λ-1
λ+1
λt+a
1+λ
)
.∵A1(
3
2
a,0,a)
,∴
A1P
=(-
3
2
a,
a
2
λ-1
λ+1
λt-aλ
1+λ
)

由平面PA1C1∥平面EAC,得A1P∥平面EAC,∴
A1P
n2
=0
.∴t•
λ-1
λ+1
-
λt-aλ
1+λ
=0
,化简得:λ=
t
a
(t≠a),即所求关系式:
D1P
PE
=
BE
a
(BE≠a).
∴当0<t<a时,
D1P
PE
<1.即:当0<BE<a时,恒有
D1P
PE
<1.(14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问题,向量语言表述面面的平行关系,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将空间二面角问题及面面平行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夹角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BAD=60°且AB=a的菱形,ADD''A1和CDD'C1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AD,CD折起,使D''与D'重合于点D1.设直线l过点B且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D1位于平面ABCD同侧,设BE=t(t>0)(图2).
(1)设二面角E-AC-D1的大小为q,若
π
4
≤θ≤
π
3
,求t的取值范围;
(2)在线段D1E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PA1C1∥平面EAC,若存在,求出P分
D1E
所成的比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考试数学理卷 题型:解答题

(本题满分14分)

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的菱形,ADD``A1和CD D`C1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AD,CD折起,使D``与D`重合于点D1 .设直线l过点B且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D1位于平面ABCD同侧(图2).

  

(Ⅰ) 设二面角E – AC – D1的大小为q,若£ q £ ,求线段BE长的取值范围;

(Ⅱ)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平面平面,求与BE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证明:当0 < BE < a时,恒有<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己知在锐角ΔABC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I )求角大小;

(II)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20.如图1,在平面内,的矩形,是正三角形,将沿折起,使如图2,的中点,设直线过点且垂直于矩形所在平面,点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位于平面的同侧。

(1)求证:平面

(2)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若,求线段长的取值范围。

 


21.已知A,B是椭圆的左,右顶点,,过椭圆C的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点M,N,交直线于点P,且直线PA,PF,PB的斜率成等差数列,R和Q是椭圆上的两动点,R和Q的横坐标之和为2,RQ的中垂线交X轴于T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三角形MNT的面积的最大值

22. 已知函数

(Ⅰ)若上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且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试求的值。

(Ⅱ)若为奇函数:

(1)是否存在实数,使得为增函数,为减函数,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果当时,都有恒成立,试求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数学二模试卷(理科)(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1,在平面内,ABCD是∠BAD=60°,且AB=a的菱形,ADD′′A1和CD D′C1都是正方形.将两个正方形分别沿AD,CD折起,使D′′与D′重合于点D1.设直线l过点B且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点E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且与点D1位于平面ABCD同侧(图2).
(Ⅰ) 设二面角E-AC-D1的大小为θ,若≤θ≤,求线段BE长的取值范围;
(Ⅱ)在线段D1E上存在点P,使平面PA1C1∥平面EAC,求与BE之间满足的关系式,并证明:当0<BE<a时,恒有<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