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块上,小车和木块间无相对滑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共同加速度为a,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则在运动过程中(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mg
B.木块受到的合力为F
C.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D.小车受到的合力为
CD

试题分析:A、根据题意可知,小车和木块间无相对滑动,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能用mg计算;错误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木块受到的合外力;错误
CD、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即;正确
故选CD
点评: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分析物体受力,加速度是分析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足够长)与半径为R=0.8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在B点相切,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L=20m、逆时针转动速度为v0=10m/s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栓接。甲的质量为m1=3kg,乙的质量为m2=1kg,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球,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D点,且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取l0m/s2,甲、乙两物体可看作质点。

(1)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
(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后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
(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碰撞,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和水平面间由很小圆弧面连接)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长L=1.8m,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开始自由下滑,当v0="2" m/s时,经过0.8s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要求:

(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改变小物块在斜面顶端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的大小,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在斜面上的时间为t,通过计算,在图示坐标内作出小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t-v0图象;
(3)若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5m/s开始运动,直至停止下来,试求小物块的运动时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B两个滑块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2m和m,从t=0时刻起,水平力F1和F2同时分别作用在滑块B和A上,如图所示。已知F1=(10+4t)N, F2=(40-4t)N,两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求滑块开始滑动后,经过多长时间A、B发生分离?(   )

A.  B.   C.2s   D.3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链条,共有(P+Q)个环,每一个环的质量均为m,链条右端受到一水平拉力F.则从右向左数,第P个环对第(P+1)个环的拉力是(   )
A.FB.(P+1)F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0分)在水平面上放置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A,质量为M,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在其斜面上静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B,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μ2>tanθ),如图所示。现将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斜面体A上, F的数值由零逐渐增加,当A、B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时,F不再改变。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求:

(1)B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
(2)水平力F的最大值;
(3)定性画出整个过程中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水平地面上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上端与物体A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压物体A,使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距离,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关于所加的力F的大小和运动距离x之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秤的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kg,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A.弹簧秤的读数将不变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A受到的合力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M是m的二倍,水平面光滑,当用水平力F分别推m和M时,两物体之间弹力之比N1:N2应为:
A.1:1B.1:2C.2:1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