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固定的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长度L=1m,斜面顶端放置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质量m=0.8kg,如甲图所示。当水平恒力较小时,物体可以沿斜面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撤去水平恒力,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忽略物体转弯时能量损失,研究发现sF之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乙图中斜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值;

(2)物体在水平地面滑行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内能为多少;

(3)当F3N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1)6 N;(2)4.8J;(3)s

【解析】1)当时,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 解得

2)根据能量的转化关系可知,物体在水平面滑行6m时,产生的内能最大,数值为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

3)当时, ,由功能关系得:

F3=3N时,在斜面上滑行,由牛顿第二定律

物块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

水平面上物体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

因为

可得

所以,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时间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木板BC。重物A(视为质点)位于B的右端,ABC的质量相等,现AB以同一速度滑向静止的CBC发生正碰,碰后BC粘在一起运动,AC上滑行,AC有摩擦力,已知A滑到C的右端而未掉下。试问:从BC发生正碰到A刚移动到C右端期间,C所走过的距离是C板长度的多少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时的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 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 舍去纸带上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B. 第二宇宙速度是物体能够摆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

C. 第三宇宙速度是物体能够摆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

D.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粗细相同的导热玻璃管A、B底部由橡皮软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管内,气柱长40cm。B管上方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p0=76cmHg,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相平,若A管不动,为使A管内水银面上升2cm,则需要将B管竖直_____(填“向上”或“向下”)缓慢移动,B管移动的高度为______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2012年12月2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正式组网投入商用。2012年9月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了该系统中的轨道半径均为21332km的“北斗-M5”和“北斗-M6”卫星,其轨道如图所示,地球半径为6400km,关于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B. 两颗卫星运行速度大小均大于7.9 km/s

C. 两颗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相同

D. “北斗-M5”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奥斯特         B.麦克斯韦

C.安培 D.法拉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小球a、b分别从斜面顶端A和斜面中点B沿水平方向抛出,恰好都落在斜面底端,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a、b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2∶1

B. 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之比为1∶1

C. 小球a、b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之比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B. 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一个物体能量增加,必然伴随着别的物体能量减少

D. 能量守恒定律证明了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