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
A.天平(含法码);  B.刻度尺;   C.弹簧秤;  D.电磁打点计时器;E.光电计时器;F.带夹子的重锤(约250克);G.纸带;H.导线若干; I.铁架台;  J.低压交流电源;   K.低压直流电源;L.小车;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
所选器材
(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
(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示例 B、D、F、G、H、I、J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实验
设计
(2)下面是某实验小组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数字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时得到的数据表格.
保持滑块质量M(M=0.2kg)不变时的实验数据
砝码的质量m/kg 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F/N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 两光电门的距离S/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
5×10-3 4.9×10-2 0.09 0.15 0.50 a1=
1.4
1.4
×10-2
10×10-3 9.8×10-2 0.12 0.21 0.50 a2=
3.0
3.0
×10-2
15×10-3 14.7×10-2 0.14 0.25 0.50 a3=
4.3
4.3
×10-2
①请完成上面表格内的“加速度的计算值”的填空(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的a-F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出a-F图象

③由a-F图象得出的结论为:
在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在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分析:(1)示例通过自由落体求出重力加度,还可以用弹簧称称出物体的重力,可得出重力加速度.还可以通过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通过纸带求出加速度,改变斜面高度,再次测出加速度,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重力加速度.
(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v2=2aL,求出加速度.
根据表中数据采用描点法作图.
根据图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
所选器材
(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
(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实验设计 方案1:
A、C、F
用弹簧秤称出带夹子重锤的重力大小G,再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则g=
G
m
方案2:B、D、
G、H、J、L、M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小车一起沿斜面下滑.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改变斜面高度再测一次.利用两次数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算出结果.
方案3:B、E、F 将带夹子的重锤悬挂在铁架台上并置于桌面的边缘,用刻度尺测出重锤离桌面边缘的高度,同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出重锤在上述高度内做自由落体的时间,则g=
2h
t2
(2)①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v2=2aL,
a1=
v
2
2
-
v
2
1
2S
=1.4×10-2m/s2
a2=
v
2
2
-
v
2
1
2S
=3.0×10-2m/s2
a3=
v
2
2
-
v
2
1
2S
=4.3×10-2m/s2
②根据表中数据采用描点法作图.

③a-F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得出的结论为:在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故答案为:(1)如上表所示;
(2)①1.4;3.0;4.3;②图象如图所示;③在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点评:(1)要正确测定加速度的方法,理解实验原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运动的公式.以及运用图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l+
d
2
l+
d
2

②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平衡
平衡
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l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
期为
2t
N-1
2t
N-1

此外,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再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
  所选器材(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示例 B、D、E、F、G、H、I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实验设计  
 
 
 
A.天平;   B.刻度尺;   C.弹簧秤;  D.电磁打点计时器;   E.带夹子的重锤;
F.纸带;   G.导线若干;  H.铁架台;  I.低压交流电源;      J.低压直流电源;
K.小车;   L.螺旋测微器;   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四川)(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l+
d
2
l+
d
2
;②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平衡
平衡
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l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
2t
N-1
2t
N-1
.此外,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再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
A.天平;B.刻度尺;C.弹簧秤;D.电磁打点计时器;E.带夹子的重锤;
F.纸带;G.导线若干;H.铁架台;I.低压交流电源;J.低压直流电源;
K.小车;L.螺旋测微器;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
所选器材(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示例 B、D、E、F、G、H、I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实验设计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需要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金属丝长度,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金属丝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的金属丝长度为
972.0
972.0
mm.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如果受条件限制,身边只有米尺1把和圆柱形铅笔1支.如何较准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请简述测量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②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
 

此外,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再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
A.天平;  B.刻度尺;   C.弹簧秤;   D.电磁打点计时器;  E.带夹子的重锤;
F.纸带;  G.导线若干; H.铁架台;   I.低压交流电源;    J.低压直流电源;
K.小车;   L.螺旋测微器;   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
所选器材(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示例 B、D、E、F、G、H、I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实验设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种传感器,需要选用一电器元件.图为该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同学对其提出质疑,先需进一步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器材(代号) 规格
电流表(A1
电流表(A2
电压表(V1
电压表(V2
滑动变阻器(R1
滑动变阻器(R2
直流电源(E)
开关(S)导线若干
量程0~50mA,内阻约为50Ω
量程0~200mA,内阻约为10Ω
量程0~3V,内阻约为10kΩ
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Ω
阻值范围0~15Ω,允许最大电流1A
阻值范围0~1kΩ,允许最大电流100mA
输出电压6V,内阻不计
①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②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③若发现实验测得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图中曲线基本吻合,请说明该伏安特性曲线与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2.(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①测摆长时,若正确测出悬线长L和摆球直径d,则摆长为           ;②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           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6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          

    此外,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用所需器材,再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出重力加速度g,并参照示例填写下表(示例的方法不能再用)

A.天平;B.刻度尺;C.弹簧秤;D.电磁打点计时器;E.带夹子的重锤;F.纸带;G.导线若干;H.铁架台;I.低压交流电源;J.低压直流电源;K.小车;L.螺旋测微器;M.斜面(高度可调,粗糙程度均匀)。

 

所选取器材

(只填器材序号)

简述实验方法

(不要求写出具体步骤)

示例

B、D、E、F、G、H、I

安装仪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随重锤竖直下落。用刻度尺测出所需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果。

实验

设计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需要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现用最小分度为1 mm的米尺测量金属丝长度,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金属丝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的金属丝长度为          mm。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如果受条件限制,身边只有米尺1把和圆柱形铅笔1支。如何较准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请简述测量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