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粗细均习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 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沿四个不同方向平移出磁场,如图100-1所示,则在移出过程中线框的一边a、b两点间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    )
B

试题分析: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的边相当于电源,外电路由三个相同电阻串联形成,ACD中a、b两点间电势差为外电路中一个电阻两端电压为: B图中a、b两点间电势差为路端电压为:,所以a、b两点间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B图所示,故ACD错误,B正确.
点评:注意弄清电源和外电路的构造,明确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路端电压还是某一阻值电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甲的线圈为50匝,它的两端点a、b与内阻很大的电压表相连,线圈中磁通量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a、b两点的电势高低与电压表的读数为  (   )
A.Ua>Ub,20 VB.Ua>Ub,10 V
C.Ua<Ub,20 VD.Ua<Ub,10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两根光滑的长直金属导轨MN、M′N′平行置于同一水平面内,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M、M′处接有如图所示的电路,电路中各电阻的阻值均为R,电容器的电容为C.长度也为l、阻值同为R的金属棒ab垂直于导轨放置,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ab在外力作用下向右以速度v匀速运动且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在ab运动距离为x的过程中.求:

(1) 整个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在阻值为R的电阻左侧连接一个电容为C的电容器,在R的右侧连接一个环形导体,环形导体的电阻为r,所围的面积为S。环形导体中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连接电路的导线电阻不计,在0~t0时间内电容器
A.上极板带正电,所带电荷量为
B.上极板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
C.上极板带正电,所带电荷量为
D.上极板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B=0.2T中,有一单匝正方形导线框可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水平轴转动,线框边长L=0.1m,线框电阻R=1Ω。在线框由水平位置以角速度ω=2πrad/s匀速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上的电量q为多少?上述过程中线框上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甲所示,一个圆形线圈的匝数n=1000,线圈面积S=200cm2,线圈的电阻r="1" Ω,线圈外接一个阻值R=4Ω的电阻,把线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求:

(1)前4s内的感应电动势;
(2)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
(3)线圈电阻r消耗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一根绝缘金属导线弯曲成一个完整的正弦曲线形状,它通过两个小金属环与长直金属杆导通,图中a、b间距离为L,导线组成的正弦图形顶部或底部到杆的距离都是d。右边虚线范围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弯曲导线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宽度为,现在外力作用下导线沿杆正以恒定的速度v向右运动,t=0时刻a环刚从O点进入磁场区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刻,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Bdv
B.t=时刻,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2Bdv
C.t=时刻,回路中的感应电流第一次开始改变方向
D.t=时刻,回路中的感应电流第一次开始改变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阻值为R的电阻和不计电阻的导线组成如图所示的滑轨,滑轨与水平面成α角,匀强磁场垂直滑轨所在的平面,宽窄滑轨的宽度是二倍关系,一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导体棒ab垂直滑轨放置,彼此接触良好。不计导体棒与滑轨间的摩擦,导体棒从靠近电阻R处由静止释放,在滑至窄滑轨之前已达匀速,其速度为v,窄滑轨足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棒进入窄滑轨后,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导体棒在窄滑轨上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C.导体棒在窄滑轨上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2v
D.导体棒在宽窄两滑轨上匀速运动时电阻R上产生的热功率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圆环a和圆环b的半径之比为2∶1,两环用同样粗细、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连成闭合回路,连接两环的导线电阻不计,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化率恒定.则在a、b环分别单独置于磁场中的两种情况下,M、N两点的电势差之比为(       )
A.4∶1
B.1∶4
C.2∶1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