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α射线
C、
 
232
90
Th衰变成
 
208
82
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E、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8个氡原子核,经3.8天后可能还剩5个氡原子核
B、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这种转化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
C、物质波的波长由动能所决定
D、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核反应方程是
 
2
1
H+
 
3
1
H→
 
4
2
He+
 
1
0
n
E、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论用怎样的人工办法都无法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B、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射线有可能是核外电子C、目前人类和平利用的核能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D、汤姆生发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汤姆生发现的
B、铀核(
 
238
92
U)衰变为铅核(
 
206
82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2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E、用加热、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C、卢瑟福发现了中子,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D、一束光照射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E、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30
15
P→
 
30
14
Si+X;
 
9
4
Be+
 
2
1
H→
 
10
5
B+Y;
 
4
2
He+
 
4
2
He→
 
7
3
Li+Z这三个核反应方程中XYZ是(  )
A、X是电子,Y是中子,Z是α的粒子
B、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
C、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
D、X是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链式反应中,重核聚变时放出的可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
A、质子B、中子C、β粒子D、α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两个小金属球A和B的半径之比为rA:rB=1:3,所带电荷量大小之比QA:QB=1:7,两小球球心间距离远大于小球半径且间距为L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已知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导体球表面的电势φ=k
Q
r
,其中Q是导体球所带的电荷量,r是导体球的半径,k是静电力常量.现保持两金属小球位置不变,用细导线将两小球连接,达到静电平衡后取走导线,这时AB两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可能是(  )
A、
9
7
F
B、
12
7
F
C、
16
7
F
D、
27
28
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前不动,平面镜跟水平方向OS成30°角,如图所示.今使平面镜以速度v沿OS方向运动,则像S′的速度v′是(  )
A、v′=v,沿OS方向
B、v′=v,方向垂直OS向下
C、v′=
3
v,沿SS′连线向S运动
D、v′=v,沿S′S连线向S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