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静止站在电梯水平梯板上,电梯以恒定加速度a启动过程中,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Nf.若电梯启动加速度减小为,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变为

B.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之比为

C. 电梯加速启动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变为f

【答案】D

【解析】将人的加速度分解,水平方向ax=acosθ,竖直方向ay=asinθ.对于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方向有f=max,在竖直方向有FN-mg=may,人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当加速度由a变为a时,对于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水平方向有f=max,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但由FN-mg=may知支持力不为原来的一半,则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之比也发生变化,故AB错误,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半径为L12 m的金属圆环内上、下半圆各有垂直圆环平面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T。长度也为L1、电阻为R的金属杆ab,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另一端恰好搭接在金属环上,绕着a端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rad/s。通过导线将金属杆的a端和金属环连接到图示的电路中(连接a端的导线与圆环不接触,图中的定值电阻R1R,滑片P位于R2的正中央,R2的总阻值为4R),图中的平行板长度为L22 m,宽度为d2 m.图示位置为计时起点,在平行板左边缘中央处刚好有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0.5 m/s向右运动,并恰好能从平行板的右边缘飞出,之后进入到有界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左边界为图中的虚线位置,右侧及上下范围均足够大。(忽略金属杆与圆环的接触电阻、圆环电阻及导线电阻,忽略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忽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电磁辐射的影响,不计平行金属板两端的边缘效应及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求:

1)在04 s内,平行板间的电势差UMN

2)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

3)在上述前提下若粒子离开磁场后不会第二次进入电场,则磁感应强度B2应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个质量为0.6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 v=4m/s.(取g=10m/s2

求:(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速度和对轨道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和电荷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N,以不同的速率经小孔S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表述中错误正确的是( )

A. M带负电,N带正电

B. M的速率大于N的速率

C. 洛伦兹力对MN都不做功

D. M的运行时间大于N的运行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KW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汽车牵引力是

A. 1000 N B. 1500 N C. 2000 N D. 3000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后速度达到20m/s,然后匀速运动了10s,接着经4s匀减速直线运动后静止.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多大?
(2)质点在18s末的速度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通过狭缝后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规律确定

B.实物粒子不具有波动性,因为实物粒子没有对应的波长

C.波长长的光波动性较强,大量光子容易显示粒子性

D.光波不是概率波,物质波是概率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2分)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A点与刻度尺1cm处对齐,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m/s;物体的加速度约为 m/s2。(计算所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函数f(x)=sin(ωx+φ)(ω>0,0≤φ≤π)是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 对称,且在区间 上是单调函数,则ω的值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