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 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8(甲)所示,摆球直径为_______________cm 。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② 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 = 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 = 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8(乙)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____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 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象如图8(丙),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A.         B.        C.           D.

④ 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做测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使用的是半圆形玻璃砖,P1、P2、P3、P4是按顺序插在软木板上的大头针,如图9所示.下述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任意选了P1、P2连线的方向和入射点A的位置,都可以在圆弧右侧适当位置处插上第三个大头针,使其同时挡住P1、P2的像

B.如果入射点A恰在玻璃砖圆心处,可不使用大头针P4

C.可以用P1、P2连线作为入射光线,也可以用P4、P3连线作为入射光线

D.为减小误差,P1、P2间距和P3、P4间距应适当大一些

 

 

【答案】

(1)①2.06 ②2.24 ③C ④ (每空2分) (2)BCD(4分)

【解析】(1)摆球的直径:,60次经过最低点,即经过了30个周期,秒表的时间为67.3s,所以,根据公式,选C。

(2)如果入射点A恰在玻璃砖圆心处,可不使用大头针P4   可以用P1、P2连线作为入射光线,也可以用P4、P3连线作为入射光线,为减小误差,P1、P2间距和P3、P4间距应适当大一些,BC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测摆长时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单摆摆线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摆长为
99.90
99.90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
130.5
130.5
 s.
(2)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C
AC

A.测摆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
D.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次数计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则:
(1)单摆摆长为
98.50
98.50
cm.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B
B

A.测摆线长时摆球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记为5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确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如图所示,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4π2
k
4π2
k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用的双缝的间距d为0.025cm.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和滤光片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和双缝竖直且互相平行.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向左或向右移动0.500mm)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所示,读数为1.128mm;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b)所示,读数为
5.880
5.880
mm,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L为50.00cm,待测光的波长λ=
5.94×10-7
5.94×10-7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湘潭一模)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使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025cm.实验时,首先调节单缝和双缝和光屏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和
双缝
双缝
竖直且互相平行.当屏上出现了干涉图样后,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第一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所示,第五条亮纹位置如图(b)所示,测出双缝与屏的距离为50.00cm,则待测光的波长λ=
594
594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Ⅰ)(1)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1 000mm,又用十分度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如图所示,则单摆摆长为__________mm。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长度时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摆动中出现松动致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提前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Ⅱ)某同学研究加在“4 V  0.7 A”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关系,备有下列器材:

A.电动势E=6 V的直流学生电源

B.量程为0—5 V的电压表

C.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

D.量程为0—1 A的电流表

E.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

F.阻值为0—1 kΩ的滑动变阻器

G.阻值为0—10 Ω的滑动变阻器

H.一个电键、导线若干

(1)将所选用器材连接成实验所用的电路实物图。

(2)依据所测数据画出的I-U图线如图所示,说明I-U图线变为曲线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该小灯泡接在电动势为3.0 V,内阻为5.0 Ω的电池两端,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_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