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放有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与竖直挡板间放有一光滑圆球,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平移,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着地前的过程中( )
A. 挡板对的弹力减小
B. 地面对的摩擦力增大
C. 对的弹力减小
D. 地面对的弹力增大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面不动的人造卫星( )
A. 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B. 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C. 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D. 它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一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乘坐游乐园的过山车时,质量为m的人随车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周轨道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坐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若没有保险带,人一定会掉下去
B. 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仍可能产生压力,但压力一定小于mg
C. 人在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
D. 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O点,A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当小球B平衡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T1,弹簧的弹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原长相同但劲度系数为k2(k2>k1)的另一轻弹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T2,弹簧的弹力为F2,则下列关于T1与T2、F1与F2大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T1>T2 B. T1=T2
C. F1<F2 D. F1=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在A、B两点固定两个光滑定滑轮,用一个轻绳跨过两滑轮悬挂钩码组、,用另一轻绳C在O点打一结,悬挂钩码组,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记录各组钩码个数,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可以完成实验的是______
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
C.钩码的个数
D.钩码的个数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必须的一个步骤是______
A.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用刻度尺测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你认为甲、乙两图比较合理的是______ 图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圆柱体,现在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完全相同的圆柱体B,不计一切摩擦,将A缓慢向左移动(B未与地面接触),则在此过程中A对B的弹力F1、墙对B的弹力F2 ( )
A.F1变小、F2变小B.F1变小、F2变大
C.F1变大、F2变大D.F1变大、F2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已知小车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平衡摩擦力后,必须采用______法,保持小车质量不变,若想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合外力,需满足______。
(2)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1、2、3、4、5为相邻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得到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直线部分,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B、C、D是与A在同一平面内三颗人造卫星.B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D是两颗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C加速就可以追上它同一轨道上前方的卫星D
B.A、B、C线速度大小关系为
C.A、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
D.A、B、C周期大小关系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 b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连接,a极板与静电计金属外壳都接地。开始时静电计指针张角为零,在b板带电后,静电计指针张开了一定角度。以下操作能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的是( )
A. 将b板也接地
B. b板不动、将a板向右平移
C. 将a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D. 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