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好选用的溶液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钡和稀硝酸 C.碳酸钡和稀硝酸 D.硝酸钡和稀硝酸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要证明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最好选用的溶液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钡和稀硝酸

C. 碳酸钡和稀硝酸           D. 硝酸钡和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常德)常德市汉寿县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县.为探究珍珠的化学成分,小明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询得知:
①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及少量的固体有机物;
②珍珠中的固体有机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③珍珠中的固体有机物不与稀盐酸反应.
(1)为验证珍珠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小明将珍珠样品研成珍珠粉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主要实验现象 分步实验结论
①向珍珠粉样品中加入适
量的稀盐酸
试管 I中有气泡产生;
试管 II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珍珠粉样品中含有
碳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②向反应后的试管 I的溶液
中滴加
碳酸钠
碳酸钠
溶液
试管 I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珍珠粉样品中含有Ca2+
小明的实验结论是:
珍珠中含有碳酸钙
珍珠中含有碳酸钙
(2)珍珠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前小明准确称取了2.5g珍珠粉,完全反应后试管 II中的浑浊液经过滤、烘干、冷却,称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2.3g,则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92%
92%

(4)小军按小明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重复了上述实验,计算表明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居然大于100%.小军得出这种不合理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实验装置不密封 ②试管 I中的稀盐酸过量  ③试管 II中滤出的白色固体未烘干
(5)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明发现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锌等也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据此请你判断:
小明设计的验证实验“实验步骤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能否作为“确定某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a2+”的依据?你的结论是: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红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硫酸铜溶液、动物某些脏器中含有的物质等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证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硫酸铜溶液主要含有三种微粒(水分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微粒能起催化作用.小红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硫酸钾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①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微粒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含硫酸根离子) 溶液几乎没有气泡放出 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
 
溶液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③如果确定CuSO4是催化剂,还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小红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证实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稀盐酸或稀硫酸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或氯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或
铜盐溶液中酸根离子种类不同)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影响因素:①
A
B
AC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是否破坏氧化膜)

(5)请仔细观察如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稀盐酸
稀盐酸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
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

(5)请仔细观察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