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0  18  24  28  34  36  40  46  48  54  60  64  66  70  76  78  84  88  90  94  96  100  102  104  105  106  108  109  110  112  114  118  120  124  126  130  136  138  144  148  150  154  160  166  168  174  178  180  186  190  196  204  447348 

9.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试题详情

8.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右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有液体

试题详情

7.使12g镁分别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得如下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给氧气质量/g
4
8
16
生成氧化镁质量/g
10
20
20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第二次实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第一次实验中镁没有燃烧完

C.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没有消耗完

D.三次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试题详情

6.煤炭高温干馏和石油分馏,是开发利用化石燃料的两项重要华工工艺,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A.两者都属于物理变化

B.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C.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D.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

试题详情

5.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是绿色的食品

C.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CO中毒

D.“白色污染”是指某些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试题详情

4.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 5O2 = 4CO2 + 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为

A.4、8、2    B.2、4、1    C.1、2、3    D.4、4、1

试题详情

3.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温度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试题详情

2.一名印度妇女将酒精带入列车内,酒精燃烧,导致列车车厢起火迅速蔓延,致使三十多名乘客死亡,几十人烧伤,事故震惊全世界。乘车时有下列物品:①食盐 ②鞭炮、烟花 ③硫酸 ④酒精 ⑤汽油、煤油 ⑥蔗糖 ⑦液化石油气。其中不能带上车船的有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⑤⑦

试题详情

1.最近几年里,煤矿爆炸事故频繁发生。据《山西日报》2006年4月2日报道,为了有效遏制全市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吕梁市委、市政府决定从4月5日起,凡县市区所辖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燃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分管县市区长一律免职;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分管县市区长一律免职。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试题详情

28. 某化学兴趣小组从我市仪征地区采集得到一些石灰石的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

量分数,取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它成

实验次序
稀盐酸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一次
5
1.5
第二次
5
1.0
第三次
5
0.5
第四次
5
0.4

 
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

最后称量,得到数据如右:

(1)从表中可知,这四次实验中,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

钙完全反应;

(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

(命题、审核:扬中树人考试命题研究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