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1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火,引爆后,冷却到室温还剩余1g气体。求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 )
A. 1 :7 B. 1 :5 C. 1 :9 D. 1 :8
6.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学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a=3m B.2a=3n C.a==2m D.2b==2m+n
5.对于反应 xM+yN=mP+nQ的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M、P为单质,N、Q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系数x和y的和一定等于m和n的和
C. 若反应物M、N各为ag生成物P和Q的总质量一定是2ag
D. 反应物M、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
4.一密闭容器内混有氧气和白磷加热使白磷与氧气反应,则容器内的总质量 (W)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3.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为9.6g,生成了8.8g的二氧化碳和5.4g的水,据此可以判断有机物
( )
A. 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B. 只含有碳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的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 )
A 一定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 B 一定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的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内容标准: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的过程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即:
例题分析:
例题1 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8g碳和3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11g二氧化碳
B.6g碳和16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2g二氧化碳
C.6g碳和20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26g二氧化碳
D.32g碳和12g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必然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理解时注意以下几点:①质量守恒定律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②反应物的质量应是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质量关系:
C + O2 CO2
质量关系:12 : 32 : 44 只有B选项符合这一关系。
例题2 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A:B:C:D为( )
A.5:4:3:2 B.4:5:3:2 C.3:2:4:5 D.2:3:5:4
分析:此题没有明确给出化学方程式,我们必须通过题中条件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这是做对此题的第一个关键。A由15g变为3g,质量减少,可见是反应物。B增加到25g,可见是生成物。C已消耗完属于反应物。气体D放出,可见D是生成物。因此化学方程式为:A+C=B+D。找对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第二个关键,A剩余3g,说明实际参加反应的A为15g-3g=12g。B增加到25g,说明生成B的质量为25g-10g=15g,C反应了9g,D的质量为(12+25-15)g=22g
即 A + C = B + D
12g 9g 15g 22g
比值为 4 : 3 :5 : 2 所以正确答案为B
自我评价: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也没有增减。
C.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没有改变。
22.有一种商品名为扶他林的抗风湿、消炎、镇痛药,其化学结构式如图右:
请填写下表:
扶他林的组成元素(写元素名称) |
|
|
|
|
|
|
各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
|
|
|
|
|
|
21.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Cl02,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ClO2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下列有关ClO2的问题:
(1) ClO2读作 ,它是由 (几种)种元素组成的。
(2)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0.最近,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
(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合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Y是 价,YmOn的化学式 。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